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本學期我們學校轟轟烈烈地開展了新課改,“自主管理”是學校改革創(chuàng)新的源頭活水,是我校課改理念的關(guān)鍵要素,“自覺”也是同學們適應新課改,走向成功的必備品格,今天我發(fā)言的題目是《自覺成長,做學習的主人》。
今天我將給大家講三個故事。
故事一:《臺階和佛像》。有這樣一則寓言:人們常常常踩著花崗巖臺階去拜廟里的佛像,臺階覺得很不公平,于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qū)Ψ鹣癖г拐f:“我們都是從一個采石場里出來的,為什么人們總是將我踩在腳底而去跪拜你呢?”佛像笑了笑說:“這是因為你不經(jīng)雕琢,人們在采石場雕琢我們時,你被雕兩刀就容易散架,因為你怕疼。而我盡管和你一樣的疼,但不管歷經(jīng)千刀還是萬割我都能忍著,所以人們把我雕成了佛像。”
是的,任何人發(fā)展的過程中,都難以避免遭遇痛苦。學習沒有捷徑可走,你多付出一分,就多一分回報;多付出十分,也許就會多得到一百分回報。一位高考狀元談到學習經(jīng)驗時說:“平時的學習刻苦、再刻苦,除此之外,沒有秘訣。”請同學們不要在學習吃苦的事情上討價還價,靜下心來,腳踏實地,邁開步子,砥礪前行,成功一定屬于你。
故事二:《狗熊掰苞谷》。一只狗熊走進玉米地里,掰了個苞谷夾到腋下,走了幾步又掰了個苞谷夾到腋下,但原先的苞谷卻掉了。狗熊在玉米地里忙活了半天,最終手上就只有一兩個苞谷。
講起狗熊掰苞谷的故事,你們也許會忍俊不禁地哂笑“好傻的狗熊??!”因為狗熊抓了后面的苞谷就丟了前面的,結(jié)果忙了半天,手中可能還是只有一兩個。其實不要急著去笑狗熊,我們在學習時也容易犯同樣的錯誤?,F(xiàn)在我們的下午基本上是練習鞏固,每天我們都要做好多題,可是很多人只注重做題,卻不注意總結(jié)。因此,才會有失敗了,還是成不了成功之母的慨嘆。
其實,中國人的總結(jié)二字是有著歷史來源的,在語言和文字發(fā)明前,原始人有一種獨特的記事方式——結(jié)繩記事,每當有重要的事發(fā)生,或者自己學到了新事物,人們就會在繩子上系上一個結(jié),當日后再看到這個節(jié)的時候,他們就會回憶起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事。這個方法看似看似笨拙,但仔細想想又何嘗不是一個好的習慣呢?如果同學們重視每次練習的糾錯和總結(jié),堅持下去,后續(xù)學習就會得到更大的改善,學習成績必然會有很大的提高。
故事三:《乞丐與酬金》。有一個富翁,他的狗丟了,他很著急,于是在電視臺發(fā)布了尋狗啟示,并且承諾,如果誰能找到他的狗,他愿意付一萬元的酬金。有很多人紛紛來送狗,但都不是富翁丟的那只。富翁的夫人說,一定是別人嫌酬金太少了。于是,富翁趕緊把酬金改成了兩萬元。這時,真正撿到狗的一個乞丐看到了懸賞2萬元的告示,第二天就帶著狗想去領(lǐng)酬金。但當他經(jīng)過一個大屏幕時,發(fā)現(xiàn)富翁已經(jīng)把價格抬高到了三萬元。乞丐立即轉(zhuǎn)身,把狗帶回到了自己的破屋里,心想著,要等酬金漲得最高的時候,再去大賺一筆。果然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酬金不斷上漲。終于,當乞丐認為,已經(jīng)漲到足可以讓自己痛痛快快生活好幾年的時候,他才準備帶著狗去還給富翁。然而,當他回到關(guān)小狗的屋子時,發(fā)現(xiàn)那條狗已經(jīng)死了。
這個故事對我們每個人都有借鑒作用,我想用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座右銘“知止”二字來做點評。所謂“知止”就是懂得分寸,知道適可而止,任何事情都不可以過度。然而有些同學就是喜歡過度,比如說偶爾打游戲,玩手機,放松一下并沒有關(guān)系,但是一旦玩過頭了,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一個人如果控制不住誘惑,是多么的可怕的事情!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知止。我們常常說一個詞“舍得”,所謂“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我們在學習上應該處理好要什么和放棄什么的關(guān)系,懂得放棄的人,才能夠獲得更加寶貴的東西。
三個故事講完了,最后希望同學們,積極作為,自覺成長,做學習的主人,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學有所進。
祝同學們學習順利!
謝謝大家!
2019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