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暮春的雨,洗劫了所有的花朵,風安靜地棲落在花瓣上。黑夜張開了眼睛,任皎潔的月光緩緩推開廉潔這扇門,輕輕走入那沁人心脾的風景……
空氣重依舊彌漫著雨水的清涼,冥冥中似是來到了“四知”先生楊震身旁。一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足以讓成千上萬的貪官為之羞愧。
沉重之際,一輪明月早已掛在梧桐之上了。恍惚間,諸葛亮的身影涌入心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忠告,為中華的廉潔美德勾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身為丞相的他,位高權重,但他卻戒驕戒躁、廉潔奉公鑄造了一身正氣,以清新灑脫的筆風留下千古絕響。
憶古思今,徒增的是內心的不平與感傷。因“受賄、貪污、濫用職權”落網的官員層出不窮。殊不知,是世界趨勢所迫,還是個性道德的淪喪。追根溯源,這些東窗事發(fā)的官員無不是因對自身修養(yǎng)的放松及價值觀扭曲所致。因此,作為黨員干部,更應該做到對自身修養(yǎng)的規(guī)整教育,正確認識自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做到勤政廉政、一心為民。
隱隱約約,一絲花香拂過耳畔,低著尋去,怪自己遺忘了那月下獨自靜靜綻放的花朵。世間縱使有許多陰暗與憂愁,但有很多人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自稱“清貧的富翁”的楊業(yè)功便是這“陰暗”世界的“救世主”。
你現在就回基地去,把車交了……這是楊業(yè)功躺在病床上對妻子說的話。他說的車,就是自己在基地任職時部隊配用的專車。按照他的想法,人已不在基地,就不能在享受這種待遇了。盡管生命已近垂危,他在廉潔自律上所追求的“一世英名”是須臾不可偏離的。
讀到此處,我禁肩頭一震。窗外早已細雨霏霏。我放下書,向窗外張望,肩頭卻更感千金重擔。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更應該樹立廉潔意識。在思想上,我們應樹立遠大的理想,繼承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奢靡鋪張;在行動上,我們應在學習中頑強拼搏,在生活上勤儉節(jié)約。為掃奢靡風氣貢獻力量,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本本精致的書籍,在歷史發(fā)展長河中沉淀成一幀幀唯美的風景,竟讓我完全忘了歸途。雨聲淅淅瀝瀝,如鉤的月仍高冷地懸在天際,花朵仍傲然綻放,不知下個被載入青史的名字會是哪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