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然有人在仰望星空。”這句話在電影《少年的你》上映后同樣占據(jù)了熱搜榜。
電影中的一幕刺痛了我的雙眼——陳念在經(jīng)受欺凌后只能躲回那間破敗的小屋,無助地跪在地上,用膠帶粘合一本本被撕碎的課本,仿佛那樣就可以撫平被撕裂的青春。
在陳念的世界,一切的隱忍只為了堅持到 “高考”那一刻——高考成功,魚躍龍門已成為她堅持下去的唯一信念,那是她"走出去”的唯一途徑。
電影中那句來自成年世界的勸慰:“等你長大,就好了。”卻讓人心生悲涼。
長大,真的就像“跳水”嗎?
鄭易告訴陳念:“長大就像跳水,什么都不管就往下跳。"仿佛躍入水中的一剎那,我們就真的就蛻變成大人了??勺呱咸迮_的漫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憂傷、挫折,乃至殘酷,又當(dāng)如何處之?正如陳念發(fā)出的終極疑問:“為什么從來沒有一節(jié)課,教我們?nèi)绾巫兂纱笕耍?rdquo;成人世界無法給出答案。于是少年們只能用 “跳水”般的蒙昧與孤勇,對抗那些隨青春裹挾而來的傷痛與迷惘。
長大,“傷口”就會自動愈合嗎?
網(wǎng)上,一位霸凌親歷者的敘述令人心痛:“十五年過去,欺負(fù)我的人和看的人都已經(jīng)走了,只有我留在那間教室里。”也有調(diào)查顯示——年滿15 歲以上民眾約有15.3%表示自己曾經(jīng)被霸凌,有50。8%因?yàn)楸话粤柙斐擅黠@的身體或心理傷害,其中45.3%一度有自殺的念頭。
而影片中陳念站在講臺上,兩眼無神地一遍遍重復(fù)“ This was our playground。 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
她問“有人知道‘was’和‘used to be’的區(qū)別嗎?”她答“‘used to be’”代表著失去,有一種對逝去樂園的感嘆。"就清楚地告訴我們,有些事,永遠(yuǎn)無法磨滅,即使是長大以后。因?yàn)椋抢镉肋h(yuǎn)找不回,他們逝去的樂園。
長大,真的就“好了”嗎?
影片中小北給兩個人一起剃寸頭的鏡頭悲愴無比,卻又傳遞出來自少年的倔強(qiáng)。像是兩個遍體鱗傷的野獸在黑夜中互相舔舐傷口,聊以自慰。還有一個特寫鏡頭,也讓我印象深刻——馬路上,陳念和小北,一前一后,一個衣角飛揚(yáng),笑容恬淡;一個以帽遮臉面,腳步從容。只為那句"你保護(hù)世界,我保護(hù)你。"
少年,是不用想明天,哪怕待在看守所也能找到樂趣;少年,是我答應(yīng)你的事,不用簽合同按手印,也一會做;少年是可以無怨無悔,拼了命地去保護(hù)愛惜的那個人。
成人世界的"等你長大了,就好了"遠(yuǎn)不及小北的一句"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后"。這是少年之間"攜風(fēng)踏浪,戰(zhàn)神黑暗"的守護(hù),是"擎星北顧,逐光無懼"的支持。
《少年的你》,說的是少年之間的故事,但背后折射的卻是孩子與成人之間的隔閡。校園欺凌在大人眼里似乎很遙遠(yuǎn),似乎校園就只是一個讀書學(xué)習(xí)考高分的"象牙塔",而所謂的霸凌也不過是孩子們之間的惡作劇。
“一代一代都是這樣過來的,為什么就你們這一代這么嬌氣?”多少成人對少年的最大誤解就是認(rèn)為“這些都是小孩子才有的事情,長大就好了。”仿佛長大,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長大就好了”,成了成年世界最大的謊言。還有一劑“良藥”叫“時間可以治愈一切。”然而,時間并不能撫平創(chuàng)傷,它只是麻木了我們。
“路上總有陰影,抬頭可見陽光。”可以不保護(hù)世界,但請別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