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長事件沒有寫過日志了,因為這段事件我都熱衷于轉(zhuǎn)日志,不是我不會寫,而是還不知道能寫什么。
而今天,我又在電腦桌旁敲擊著鍵盤,任我的思緒飄飛。
今天,我想聊下郎的話題。其實,我從高中開始就開始接觸郎的東西了,但那都是在一些刊物的文章里面得到的,接觸的不算多,接觸多了難免要受到其影響,如果把他的觀點答進文綜政治考卷里面,估計就悲劇了,如果那時高中就熟悉了他的觀點,那就更悲劇了,因為你甚至不想學政治了。
上了大學,我從寒假開始第一次借他的書籍看到,我就很著迷,因為,他真的很與眾不同,他的觀點不像有些經(jīng)濟學家說的話那樣晦澀難懂,猶如象牙塔里出來一樣。他的觀點清晰通俗易懂,一些抽象的經(jīng)濟理論,他能用生動的語言解釋清楚,他讓我們懂得經(jīng)濟學原來是經(jīng)世濟民的,同時也認為真理掌握在民間。他當然也不是完美的,也有瑕疵,但那不是不是主要的。
從去年寒假第一次看他的書開始,然后再去對照他所預言,他的論點往往切中事情的本質(zhì),所謂的郎語非浪語,句句揪人心。
認真拜讀他的書已經(jīng)整整有一年的時間了,他的書無非就是三點。
解決問題要找到事情的本質(zhì),要懂得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從問題的本質(zhì)下手,然后對癥下藥。
曾幾何時,我們中國有過太多的問題,醫(yī)療,教育,住房,收入,我們也又過解決問題的雄心,甚至有解決問題的耐心。但這些問題還是像痼疾一樣年復一年的困擾著我們,以至于網(wǎng)上都說了我們是房改之后買不起房,醫(yī)改之后看不起病吃不起藥,教改之后上不起學的,因為這些改革我們總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總是根據(jù)事情的表面現(xiàn)象來做決策,不愿意深入問題的本質(zhì)去找原因,形成一個懶政思維,形成過去一死就放,一放又收,一收又死的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中來,那就是不愿意去勞,去費心思,根據(jù)問題爆發(fā)出來的現(xiàn)象去做決策,權利的傲慢和特權思維在作怪,或者就是簡單利用行政權力去干涉,導致事情越來越糟,越來越惡化。還有,我們通過他也能了解到制造業(yè)的本質(zhì)是什么?以前,我們總以為制造業(yè)就是簡單的制造,而不是大物流流通零售環(huán)節(jié),通過他也認識到了制造業(yè)的本質(zhì)就是條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一千,我們忽視了產(chǎn)業(yè)鏈喪失了定價權,在國際貿(mào)易中任人宰割,受制于人,沒有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甚至沒有自己的流通銷售體系,這一切,都需要我們?nèi)ソ?,去完善,去整合,也就是這也可以讓制造我們的就業(yè)難的根源在于制造業(yè)的短板,唯有高效的整合產(chǎn)業(yè)鏈,才能解決我們大學生就業(yè)難的問題,也才能止住人才流失和精英外逃。
第二點,就是信托責任。
這一點在股市的時候被反復的強調(diào),他說中國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和上市公司缺乏信托責任,不為中小股民著想,內(nèi)幕交易,到處圈錢,唯利是圖。他說,中國是一個缺乏信托責任的國家,其實這話有待商榷,信托責任如果沒有我猜錯的話,就是義氣,信義,這是古人所最看重的東西,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說得更白些就是,所謂的信托責任就是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在往外延伸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接著再往外延伸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我們今天發(fā)生仇官仇富問題,還有當今經(jīng)濟發(fā)展的很多問題,究其根源,就跟中國股市發(fā)生的問題一模一樣,就是上市公司職業(yè)經(jīng)理人和政府官員還有富人是一樣的,對中小股民對老百姓沒有信托責任,喪失信托責任。北大教授厲以寧說什么中國的窮人為什么窮,是因為都有仇富仇官心理,這簡直是一派胡言,實乃滑天下之大稽。中國的老百姓為什么仇富,當初在改革開放的時候,政策是這樣說的,允許一部分人通過合法手段和勤勞先富裕起來,然后通過先富帶動后富。請注意這段話,合法手段,勤勞,先富帶動后富。我們?yōu)槭裁闯鸶?,我們仇的是非陽光致富,仇的鉆政策法律空子致富,而是有一個底線不能讓其他人變得更窮,因為這是剝削和占有,我們之所以仇富是因為富人沒有信托責任,辜負了鄧小平和全國人民的期望,以至于郎都說先富起來的人那些人不是人。先富起來,對未富起來的人是有信托責任的,所謂有錢大家一起賺嘛,也應該有理由帶動他們一起致富,而不是去奴役他們,對他們呼風喚雨,吆五喝六,指手畫腳,也更不是連他們的那份也一起剝削占有。再說,有誰見過我們仇李嘉誠嗎見過我們仇比爾蓋茨嗎?沒有,我們對他們更多的是崇拜,不僅因為他們是靠勤勞智慧富起來的,更因為他們是慈善家,他們對這個社會對國家都是很有信托責任的,李嘉誠懂得有錢大家一起賺,而且還捐資辦學辦醫(yī)院熱衷慈善。為什么仇官,也是因為對百姓沒有信托責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信托責任不見了!上臺先搞形象工程,然后強制拆遷,老百姓的抱怨和牢騷全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以至于周立波成立了中華牢騷調(diào)查總局。然后通過各種法律條文抽錢抽稅,東窗事發(fā)以后,攜巨款外逃,他們心中有沒有百姓,對百姓的契約精神哪里去了!
第三點,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仁者情懷。
很多時候,郎都是危機的預言者,我們也是經(jīng)常埋怨他報憂不報喜,與時下主流媒體專家專門報喜不報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自古忠言多逆耳,盛世更需危言。通過他,我們確實知道我們忽視的問題,而且問題總是那么的讓我們觸目驚心。很多危機都被他預言到了,我們現(xiàn)在不是責怪與埋怨的時候,與其埋怨他,我們不如冷靜的思考,難道我們真的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民族?專門看別人的壞,自己無自知之明,必須像鴉片戰(zhàn)爭那樣要在別人的鞭子抽打下才能覺醒與前進嗎,必須要別人當頭棒喝然后自己痛徹心扉之后,才能改過自新嗎?如果是這樣,我們這個民族實在是悲哀。在當今的歌舞升平燈紅酒綠的沉默年代,我們不要埋怨戴旭還有郎的危言聳聽,而是應該呼喚更多像他們那樣具有仁者情懷且懂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智者。
看了那么多郎的著作,聽了那么多郎的觀點,我們應該學到一個思維,去思考國家,經(jīng)濟,與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