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的貴州是許多人神往的地方,那兒群山聳立、云遮霧罩、飛瀑流泉,使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今年暑假,我有幸來到了這如詩如畫的省份,去一覽這令人陶醉的山水畫。
黃果樹瀑布
曾經(jīng)只在《西游記》中短短瀏覽了這舉世聞名的風(fēng)景名勝,這個暑假我終于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還沒到景區(qū),我們就聽到了淙淙的流水聲,漸漸地,那聲音越來越響,如千軍萬馬呼嘯著奔騰著。終于,我們來到了這位“滿身銀鏈”的巨人腳下,抬頭望去,是多么雄偉壯觀??!只見一道數(shù)百米寬的瀑布直瀉而下,如同一匹匹白練懸掛在懸崖峭壁之間,有緊有密,有寬有窄;又如同一把無形的梳子將黃果樹老人的銀發(fā)梳成一片片,一縷縷。我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兩邊那幾股細(xì)流,它們雖然沒有中間那樣氣勢宏偉,卻別有一番風(fēng)味。它輕快地流瀉著,如一位婀娜的少女展現(xiàn)著最動人的風(fēng)采。瀑布飛瀉而下,在巖石上激起數(shù)丈高的水花,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霧,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層輕紗籠罩著青山綠樹,也籠罩著在瀑布前驚嘆不已的游客。那水霧落在我臉頰上,涼絲絲,濕漉漉的,讓酷日下的我頓時感到神清氣爽,好不自在!
我們順著臺階而下,在擁擠的人流中,來到了與大瀑布僅一簾之隔的水簾洞。洞口很小,只能容一個人進(jìn)去,我彎下身子慢慢地往里走,只見里面濕漉漉的,彩色的燈光照在石鐘乳上,顯得夢幻而又神奇。只不過稍一抬頭,就會撞傷額頭。好不容易才走出了洞口,但瀑布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卻永遠(yuǎn)地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
苗寨里的吊腳樓
記得三年級暑假,在美術(shù)班,照著圖片畫了一組破爛不堪的小竹樓。老師告訴我,這些是吊腳樓。當(dāng)時我感到很不解,還有這么破的房子不?誰會想到能歌善舞的苗族人,居住在這些吊腳樓中。坐著觀光車向綠樹成蔭的青山上眺望,上千余座吊腳樓聚在一起,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我想“千戶苗寨”果然是名副其實??!在苗寨,吊腳樓大都用木頭搭成,它懸在半空中,支撐他的僅僅是弱不禁風(fēng)的木柱子。質(zhì)樸又有層次的褐色屋頂,更是讓吊腳樓增添了幾分古典的韻味。蒙蒙白霧中,吊腳樓周圍仿佛仙氣繚繞,像給古老的苗寨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大多數(shù)吊腳樓都建在半山腰??缮巾?,山腳下,卻也豎立著深褐色的吊腳樓,仿佛落隊的孩子,讓我心生起幾分憐憫:他們不在人多的地方,不會孤單嗎?不會寂寞嗎?但這種感覺也就一笑帶過吧。
夜晚,霧更濃了,觀景臺上眺望,只能看見那充滿喜慶的大紅燈籠發(fā)出的點點紅色的光源,點亮了整個霧氣繚繞的夜空。山腰間,五光十色的舞臺上,苗人們正在載歌載舞。將這黑夜與白晝結(jié)合在一起,真可謂“山外青山樓外樓,苗人歌舞幾時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