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又如期而至地來了,不早不晚地在一整年的辛苦勞碌之后給我們一個適時的撫慰,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一年年地過去,我一年年地成熟。
八歲時我便明白年的模樣。紅燈籠掛起來了,紅色的春聯(lián)上爬著燙金的大字懸起來了,商店前艷紅的鞭炮堆起來了。一片紅紅火火映著人們喜悅的容顏。這就是年。
十歲時我明白年是休息的時候。多數(shù)人的年在吃喝玩樂中度過。睡到近晌午,便等著午餐,一片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后是酒醉后的妄語,又一輪的沉睡。那時的我還未想過這樣的年并不是樂而是徹頭徹尾的荒廢。
十六歲時,微信紅包大戰(zhàn)已成為虛擬世界里不可錯過的年味兒體驗。于是可見在眾多家宴上對親人間對話漠不關心,只執(zhí)著于那“幾元幾角”的低頭族們。長輩的隔離感與無奈,小輩搶完紅包的空虛,紅包狂歡已漸漸失去了它的初衷。我開始有疑問:這樣“狂歡”的年,一年過那一兩天便可,多了,就是荒了啊!
十八歲的年,讀到“今我不樂,日月其除。好樂無荒,良士瞿瞿。”十六歲那年的疑問終于可以用準確的文字來解釋了。年不應該是虛無的享樂而應在家人的陪伴中度過,是享受,是樂趣。這樣的年,是在千百年歷史長河中不變的年,最真實,最美麗的年。我對年的認識終于有點兒成熟了。
成熟了的認識里,年是充滿憧憬與渴望的時候,“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富貴生百福,平安值千金。”春聯(lián)中包含著的對平安,對幸福,對收獲,對富貴的渴盼是老百姓對來年最質(zhì)樸的愿望。哪怕去年還是天寒地凍,路遙馬亡,短短的年一過,又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了,就又可以期盼著春暖花開了啊!
成熟了的認識里,人們需要對明日的憧憬,對來日的渴盼,但年絕不僅僅是教人們做夢,也絕不只是帶給人們無謂的祝福。年教會人們過好每一個不是年的平凡日子,哪怕素色,哪怕無驚無險,有了年就有了盼頭了。在一年的努力與奮斗之后,我們允許自己有個“年”。
今我不樂,日月其除。八歲時我便明白年是放松,是享樂。
好樂無荒,良士瞿瞿。十八歲時我才明白年的短暫又告訴我們不能荒廢青春。如果日日是年,年又何在呢?回答完這個問題,我想我是成熟了的吧!
從八歲到十八歲,我走過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