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國的朝堂上,不僅有李斯、韓非這樣主內(nèi)的謀略家,還有一批如姚賈、頓弱一樣的外交家。當(dāng)然,那個時代的外交家大多是縱橫家出身,姚賈、頓弱也不例外。
姚賈是魏國大梁人,史書上說他出身“世監(jiān)門子”,就是說他的父親是看管城門的小兵??梢娨Z的出身不好,社會地位很低。但在那個時代,出身已經(jīng)不被人們看重,人們更注重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才華,做出了什么事業(yè)。
姚賈這個人很復(fù)雜,其人生經(jīng)歷也頗具傳奇色彩。韓非說他是“梁之大盜,趙之逐臣”。就是說姚賈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在大梁做過盜賊。他身無長技,后來他終于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一個優(yōu)點(diǎn)——會耍嘴皮子。不久,他決定“棄盜從政”,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做個靠舌頭混飯吃的人,就像蘇秦和張儀一樣。于是,他決定先去趙國謀求功名。在那里,他很會為自己宣傳,到處吹噓說自己是當(dāng)世之蘇秦。
當(dāng)時,秦國一統(tǒng)天下的局勢已經(jīng)越來越明顯,韓、魏兩國已經(jīng)瀕臨滅亡,齊國因秦國連年的拉攏和離間,親秦派當(dāng)政,基本不設(shè)守戰(zhàn)之備。楚、趙等四國為自保,想聯(lián)合起來對付秦國。
四國打算合縱攻秦的消息被秦國間諜偵知,報告給了嬴政。嬴政得知這一消息后,就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李斯建議說,只要把姚賈招攬過來,再讓姚賈去游說各國,四國聯(lián)合將會不攻自破,嬴政覺得李斯的話很天真,姚賈是說招來就能招來的嗎?
李斯動漫形象
于是,李斯先給秦王講了一個故事。
秦昭王時代,有一次韓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收入,韓國想了一個辦法,拍賣本國的絕色美女。當(dāng)時韓國有一位美女天下聞名,諸侯王皆垂涎三尺。于是韓國向天下公布拍賣美女的消息,誰出的價格最高,誰就能得到此美女,但最少要給三千金,這是底價。當(dāng)時,如此高的價格讓六國望而卻步,只有強(qiáng)大的秦王能買得起,最終昭王出三千金買下了這個美人。這樣高的價格,其人之美也就可想而知了?,F(xiàn)在人們稱女兒為千金,也正是由此而來。
故事到這里并未結(jié)束。韓國賣了美女確實(shí)得到了三千金,但后來秦昭王揚(yáng)言要攻打韓國的時候,韓國為了討好秦國,又把三千金乖乖奉上了。最終,秦昭王分文未花,就得了一個絕世佳人。
李斯講完故事后接著說道,縱橫之徒如蘇秦、張儀、姚賈者,皆有才無德、見利忘義。現(xiàn)在的姚賈,就像是那位韓國美人,他是在待價而沽。誰出的價高,誰就能得到他。而且,但凡是有氣節(jié)、講道德的人,寧死也是不會做盜賊的,但姚賈卻曾在大梁做過盜賊,其利欲熏心可想而知。因此,只要秦國肯出重金,姚賈就不會不來。
只要姚賈來秦,讓姚賈為秦國出使四國,不僅能破了合縱,還能讓他為秦國連橫。到時候各國割地賠款向秦國求和,那秦國得到的必遠(yuǎn)遠(yuǎn)大于在姚賈身上花費(fèi)的。
于是,秦王派出姚賈的同鄉(xiāng)尉繚去勸姚賈歸秦。此時,遠(yuǎn)在邯鄲的趙國寵臣郭開,也在暗中幫秦人。
韓非動漫形象
原來,李斯到秦國后,其戰(zhàn)略被秦王采納,派出許多間諜、使者到各國收買他們的朝堂大臣,不少人在秦國的糖衣炮彈下投降了,郭開就是其中一員。
拿人錢財(cái),替人消災(zāi)。為了把姚賈趕到秦國,郭開就開始不停地進(jìn)讒言,什么挪用公款、行賄受賄、調(diào)戲后妃,等等,能想到的罪名都給姚賈告了個遍。趙王也不是什么明君,聽完自己寵臣的匯報,就下令把姚賈驅(qū)逐了。
恰好此時尉繚趕到,一番說詞就把姚賈請到了秦國。
到秦國后,他得到秦王嬴政的禮遇和賞識。當(dāng)秦王命他出使四國時,“資車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劍”??梢哉f,秦王給了他最高規(guī)格的待遇。姚賈前后共出使三年,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于是“秦王大悅,拜為上卿,封千戶”。
姚賈做出了不俗的成就,但韓非依舊秉著縱橫家有害的說法,在秦王面前說姚賈用秦國財(cái)寶賄賂四國君王,是以權(quán)謀私,損公肥私。還說他是“世監(jiān)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秦王重用這種人,是不利于“厲群臣”的。
于是,秦王召姚賈,姚賈說用財(cái)寶賄賂四國之臣是為秦國的利益考慮,如果是為自己,他可以拿著秦王的財(cái)寶享受去,又何必回秦國呢?對自己的出身問題,他也并不避諱,他說姜太公、管仲、百里奚等名人,都出身低賤,也都有污點(diǎn),但名聲不好并不等于不會效忠明君。
他還勸秦王不要聽信讒言,明君都是用人之長而非用人之短。后來,姚賈等大臣(可能包括李斯)對秦王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
秦始皇動漫形象
秦王想起韓非的第一篇上書就是為存韓的,便認(rèn)可了他們的說法。最終韓非入獄,不久于獄中自殺。由于史料記載不詳,其真實(shí)死因也就成了千古之謎。
頓弱也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名外交家,此人富于謀略、善于辭令,而且能言敢諫,但史書上對他的記載很少,僅有戰(zhàn)國策中有《秦王欲見頓弱》一文,其余多屬野史傳說。
頓弱原本無官一身輕,是個笑傲江湖的名士。嬴政聽說他的名號后,就很想見見這位奇人。秦王派使者去見頓弱,回來后使者對秦王說,頓弱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見您可以,但不對您施任何拜見禮,您要同意,他就見,不同意,他就不來了。
嬴政愛才心切,就同意了頓弱的要求。
頓弱見了秦王,果然不施任何拜見禮,開口便問秦王:“世間有三種人,一種是有其實(shí)而無其名的,一種是無其實(shí)而有其名的,還有一種是無其名又無其實(shí)的,大王您知道這個道理嗎?”
秦王回到:“不太清楚,還請先生指教?!?/p>
頓弱說:有其實(shí)而無其名的是商人,他們有積粟之實(shí)而無耕田之名。無其實(shí)而有其名的是農(nóng)夫,他們勞碌一生,有耕作之名而無積粟之實(shí)。無其名而又無其實(shí)的,就是大王你了。“山東戰(zhàn)國有六,威不掩于山東而掩于母,臣竊為大王不取也。已立為萬乘,無孝之名,以千里養(yǎng),無孝之實(shí)?!?/p>
秦王勃然大怒。但頓弱并不畏懼,說道:“秦王有威服六國之名,而無威服六國之實(shí),有孝順母親之實(shí),卻無孝順之名,所以秦王是既無名又無實(shí)的?!?/p>
頓弱說的雖有道理,但秦王不想聽這些。他想見頓弱不是聽他說自己的家務(wù)事的,而是想讓他謀劃平六國的方略。于是,他便向頓弱詢問如何才能真正兼并六國。
頓弱回答說:“韓國,是天下的咽喉;魏國,是天下的胸腹。大王若能給我萬金之?dāng)?shù),聽任我到韓國和魏國游說,我保證可以拉攏他們的一批大臣親秦。只要韓國和魏國臣服于秦了,那取天下就易如反掌了?!?/p>
秦王說:“秦國并沒有先生想象中富有,恐怕不能給你萬金之?dāng)?shù)?!?/p>
頓弱見秦王不舍得萬金之?dāng)?shù),便道:“天下處于多事之秋,各國不是合縱就是連橫。連橫成功了,秦就能成就帝業(yè)。合縱成功了,楚國就能成就王業(yè)。如果秦國成就了帝業(yè),那么天下的財(cái)富就都是秦國的。如果楚王成就了王業(yè),大王即使有了萬金之?dāng)?shù),也不會屬于您的。因此,這筆花費(fèi)是非常值得的?!?/p>
秦王覺得頓弱說的有道理,就給了他萬金之?dāng)?shù),讓他到韓、魏等國游說權(quán)臣,離間君臣關(guān)系。不久,秦國收到了巨大的成效,頓弱“東游韓、魏,入其將相;北游燕、趙,而殺李牧。齊王入朝,四國畢從?!边@其中都有頓弱的游說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