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起源于晉朝,原名春餅。
立春了,萬物復(fù)蘇,大地一片生機勃勃。我們家鄉(xiāng),每到立春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制作一道美食——春卷,通過舌尖來感受春的氣息。
春卷起源于晉朝,原名春餅。古時,制作上沒有現(xiàn)在那么講究,拿一張餅皮,在上面放上各種各樣的熟食,然后卷起來便直接吃了。到了唐朝,春卷才被人們漸漸熟知,而且制作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提高。杜甫曾在詩中描寫過春卷“春日春盤細(xì)生菜”,可見春卷在唐代就已風(fēng)行。到了清朝,春卷竟然躋身皇宮,位列滿漢全席中的十二道點心。如今,春卷更是成了家家戶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吃春卷有不同的講究。在我們江蘇,喜甜咸,有的人用豆沙做餡兒,有的人把一些經(jīng)過加工的蔬菜包在春卷中。而在成都,因為愛吃辣,吃春卷時,竟喜歡沾一點芥末。
春卷的做法簡單。拿一張春卷皮,把餡兒放在皮上,折起兩邊,然后卷起來,再沾點水粘合一下邊皮,這就包好了。把包好的春卷放進油鍋,隨著一陣“噼噼啪啪”聲,春卷在鍋里翻滾著,好像正在愉快地沐浴哩。過了一會兒,起先穿著白大衣的春卷,換了身衣裳,穿上了金黃色的外衣,漂亮極了。五分鐘后,春卷就可以出鍋了,只見剛出鍋的春卷熱氣騰騰,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不由得令人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只,顧不得燙,輕輕咬上一口,脆脆的皮里裹著美味的餡兒,嚼在嘴里“咯嘣咯嘣”脆響,吹一吹,再一口咬下去,一股春天的味道溢滿齒間。
中國人的節(jié)日里離不開美食,春卷在立春節(jié)氣里備受人們喜愛,吃著春卷,人們感受著春天的氣息,滿懷希望地迎接美好生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