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事件簡介:大沽口事件的背景是什么?大沽口事件的過程是怎樣的?大沽口事件結(jié)果怎么樣?本文這就為你介紹:
大沽口事件簡介
1926年3月,日本軍艦在天津大沽口炮轟駐防此地的中國國民軍部隊,蓄意挑起了踐踏中國主權(quán)的「大沽口事件」。
大沽口事件的背景
大沽口地勢險峻,歷來為京津屏障。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國侵略者為實現(xiàn)其「威脅天津、壓服北京」的陰謀,兵臨大沽口。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大沽和北塘地區(qū)成為北方主戰(zhàn)場,雄偉的大沽炮臺成為抗擊英法侵略的堅強堡壘。從那時到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帝國主義列強多次染指大沽口,給天津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大沽口事件的過程
1926年3月7日,駐守天津大沽口的國民軍(馮玉祥領導的部隊,正在對奉系軍閥作戰(zhàn)),發(fā)現(xiàn)奉系的軍艦在大沽炮臺附近活動,立即開炮將其擊退,并于3月9日在大沽口設置水雷及封鎖港口,以阻止奉艦侵犯。3月10日,英、法、日、美、意等國駐華使館開會,指責國民軍封鎖大沽口違反《辛丑條約》,要求撤除一切入京障礙。
國民軍被迫于3月12日宣布開放大沽口岸??墒钱斎障挛?,日本驅(qū)逐艦在進入大沽口時,未按事先與國民軍約定的信號和時間聯(lián)系,并有另一驅(qū)逐艦跟隨。
國民軍隨即鳴槍示警,令其停止,而日本軍艦卻開炮轟擊大沽口,以致多名國民軍士兵死傷,釀成「大沽口事件」。國民軍被迫還擊,將日艦逐出大沽口。
大沽口事件結(jié)果怎么樣?
事后,國民軍向日本公使提出抗議,而日本政府反以破壞《辛丑條約》為借口,公然向中國提出「抗議」,并糾集《辛丑條約》八個簽字國的公使, 于3月16日發(fā)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國防工事、北京至出??诘慕煌ú坏冒l(fā)生任何障礙等無理要求,并限北京段祺瑞政府在48小時以內(nèi)答復。17日,八國軍艦云集大沽口,對中國進行威脅。
大沽口事件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3月14日,國共兩黨在京組織曾聯(lián)合召開「北京國民反日侵略直隸大會」,抗議日艦炮擊大沽口。
3月17日,兩黨再次召開聯(lián)席會議,針對最后通牒,一致通過:即日駁復通牒、不許日艦帶奉艦入港、驅(qū)逐八國公使離京等決議。同時,會議決定請國民軍改變作戰(zhàn)目的,為廢除不平等條約而戰(zhàn)。
此后,國共兩黨代表開會準備分別向北京政府外交部、國務院請愿,遭到鎮(zhèn)壓,釀成「三一八」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