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羨慕流浪的生活,可以從簡一切,著樸素的印花、素色的棉麻,帶一支筆、一本書周游各地。不用擔心拉薩強烈的紫外線給皮膚染上一層巧克力,不用擔心沼澤遍地、崖邊小路的險峻,更不用擔心嘎隆拉雪山積雪厚滑、巖石陡峭。
讓我們?nèi)チ骼?,懷著敬畏、懷著虔誠,驚嘆自然屏息極致的美,感受險境心臟顫抖后留在胸腔的回響,體會墜入繁密綠叢的自由氣息,觸摸歷史滾輪下年邁生命的印記。收納一絲贊嘆,一點感悟,一派寧靜??晌颐靼?,面對十五歲的自己,我無法滿足自己。無可否認,我要的、我向往的自由和流浪建立在獨立、成熟、冷靜以及基本的物質基礎之上。
自由是什么?從那么小的我被媽媽送進幼稚園開始,我的自由就已經(jīng)被束縛,而且還成了我心里抹不去的壓抑和不自然。束縛如影隨形,我的生活被劃分為兩個部分——學校和非學校。在學校,我緊緊遵守規(guī)則,沒有自由尺度的喘息,沒有享受過程,也沒有其他;跨出校門0。05厘米開始,大笑開始重新獲得,表情喜怒哀樂不再是機器人。
越長大,體內(nèi)隱忍的對無拘無束的渴望開始躁動,不再服從所謂的規(guī)則,掙脫開束縛。從此懶散侵蝕著身體,責任開始懈怠,脫離集體、獨自遠行,奔出教室后呼吸到的空氣仿佛逃離巨大牢籠后的煥然新生。與眾不同給我?guī)砹司薮蟮臐M足感,可這樣的自由帶有太多不負責任的逃避,是丟棄一切束縛枷鎖的畸形暗影。這不是自由。
真正的自由,會在束縛的框架下開花,會在蜿蜒曲折的石縫里發(fā)芽。不然,一切都只能是放縱和任性,這樣的自由只能是自我拋棄、自我毀滅的流浪。
先有禁錮,再有自由。自由從來不等于流浪,靈魂的自由不可或缺,失則行尸走肉空洞呆滯,完全壓抑的萌芽在某一天累積成黑海,泛濫奔騰沖塌一切界限。過度的放縱則是放養(yǎng),迷失了底線和尺度,明知苦海卻義無反顧、無可救藥,太多的負因子團抱成球,放任自己淪陷消極,跌入無限循環(huán)的悲劇噩夢。沒有了禁錮、敬畏、束縛,人的所有不足與缺陷會被無限放大,如螞蝗吸血膨脹得恐怖。所以我說,棄繭無蝶、破繭成蝶的自由需要適度的休憩,血淚磨礪而開合的華美珍珠,積聚力量奮力一擊而破殼誕生的幼雛,心的自由不需要毀滅式的崩塌,選擇在快節(jié)奏滿是壓力的生活罅隙里吐出一口自由的氣息,適度卸壓,在保持規(guī)則、保持理智、保持原則的前提下,享受慢下來的生活,讓心充實而不空虛,體乏心卻不會累,因為足夠安全,足夠滿足。
沒有做到遵守規(guī)則,沒有做到先有束縛再突破束縛的自由,談何流浪、談何追求?當有一天我不再因為孤獨放肆落淚,當有一天我不再因為失去寄托手足無措,當有一天我不再因為一絲誘惑偏離軌道蠢蠢欲動。那個時候的我才足夠有力氣喊出我的設想、實現(xiàn)我的設想,那個時候的我才足夠有資格去流浪、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