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不斷遠行,走著唐詩的路。
我走過四季。在春日我曾有幸與韓愈共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可人景致,看一場雨的柔情喚醒纖細的草芽共赴春約,體味無限春興;也與杜甫一同目睹”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的春色消逝,見一陣風的無情吹落嬌嫩的花瓣暗暗發(fā)愁,越發(fā)珍惜春光。在夏日我立于園林之中和杜牧賞”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的妍麗畫面,看綠錦浮萍,聽黃鶯千囀,靜享這空靈清幽之景;還在晴空驕陽下與高駢一起于“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的山亭避暑,見池塘水波,聞滿架薔薇,沉醉在涼爽清和之情。在秋季我昂首與劉禹錫一伴瞭望那“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恢弘氣勢,一反花謝葉落于悲秋,轉(zhuǎn)而高歌秋日之美好盛景;也在中秋月圓之時陪王建望“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清雅寂寥,一如月潔花冷的涼秋,引出心中無盡的思念愁緒。在冬季我見到岑參在邊地時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白雪美景,感受對武判官送別時的無盡離思;也窺得過柳宗元所見“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孤獨寥廓,體會隱含著的他被貶時的凄苦倔強。
我也走過歷史。從白居易的《七德舞》看初唐李淵“擒充戮竇四海請,二十有四功業(yè)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這其間的大唐開國以及之后的貞觀之治。由杜甫的《憶昔》感慨盛唐中“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的開元全盛日,和”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的安史之亂之凄然。又據(jù)白居易的《秦中吟》悲看中唐”廚有臭敗肉,庫有貫朽錢“與”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那賦稅危機和官民矛盾反射出的腐敗慘狀,令人心痛。最后有杜荀鶴的《時世亂》嘆息晚唐”經(jīng)亂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傷魂“”至今雞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獨倚門“那黃巢起義和割據(jù)混戰(zhàn)所帶來的凄慘,讓人不得嘆息唐朝這最后的結(jié)局。
我還走過……
我還在不停地走著,走在這條有詩相隨的路上,看遍人生四季,追溯時空長河,向著那個充滿詩意的的遠方,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