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到《錦瑟》的時候,看著那句“莊周曉夢迷蝴蝶”的典故,不禁想起另一個故事來,一個“曉夢迷王”的故事。這說的是一個乞丐,白天過的悲慘,夜晚卻不知道為何,總夢見自己是一個皇帝,且一旦在夢中睡下,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他就會醒來。于是這乞丐便真的以為自己是一個真的皇帝了,而眼下的現(xiàn)狀才是夢,因此不再愁苦滿面了。旁人聽說了卻只笑話他。曾經(jīng)十分不解人們對他的嘲笑,現(xiàn)在終于懂了一點。
首先那乞丐本身以為自己是皇帝的想法是可笑的。他若真是皇帝,怎會在困境中淪為乞丐?帝獨尊天下的氣勢非凡,怎會叫他淪落到這種境地?——無論于何地。是的,無論身處何地,處境都不該掩得住光芒。
就像曾為市井之徒的劉邦。誰能想到他會像流星一樣冉冉升起,建立起漢朝?在他成業(yè)之初,是并沒有什么人看好他的。但市井之氣終究掩不住他的氣魄胸襟。從前無人知曉的無名小卒,到千年古帝,其中的歷程,他散發(fā)了多么耀眼的光芒,哪里是那身世等所謂處境的東西能掩蓋的?困苦是磨金石,即便是出現(xiàn)在他身邊,也能被他轉(zhuǎn)為利器。
一如種豆南山的陶潛。布衣破衫,鏟鋤釘耙,從未能磨滅他的才情,卻澆灌了他的田園詩情。處境從來沒有辦法掩住他的光芒,他的才情。處境就是一面放大鏡,一面特殊的放大鏡,當光芒大于陰影時,它放大你的光芒。當陰影大于光芒時,它放大你的陰影。故在逆境中,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處境是掩蓋不住光芒的。若乞丐真的為一朝之帝,怎會淪落為如此境地?他應該有雄才,他應當氣度非凡,而并非只因為在夢中,所有沒有了一切。由此你便能看出那乞丐的可笑和自欺欺人。旁人是清醒的,只不過當局者迷罷了。
或許有的時候,傻亦人有傻福,察覺不到什么,所以便或許能少了些痛苦。但我們終究不是為了自己而活,或許還有許多其他的責任,不能為了快樂而活。所以要力爭清醒,避免活在夢中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