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今,悄然流行起對課本中古代人物插圖涂鴉惡搞之風。原本莊重嚴肅瀟灑不羈的古人形象,在學生畫筆之下變得搞笑。這是一種不敬的行為,我們應(yīng)對古人以及傳統(tǒng)文化常懷一顆敬重之心。
我們應(yīng)珍惜傳統(tǒng)文化,常懷敬重之心。對傳統(tǒng)文化懷有敬重之心,不僅僅是對于古文化的崇敬,也是民族氣蘊的體現(xiàn)。古建筑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標志,體現(xiàn)了文化千年的傳承與沉淀。長城傳承千年,屹立華夏,登臨遠望,萬里河山。站在長城之上,我們仿佛可以穿越千年,體會往昔王朝的恢宏壯闊。可是長城璧上時不時出現(xiàn)的刻字“到此一游”等涂鴉卻破壞了這份美感,讓人心生嘆息。前段時間,中國游客在埃及金字塔上刻下“到此一游”的字跡,這一事件遠揚國內(nèi)外,讓整個中國為之汗顏,羞愧。對古文化的崇敬是民族氣韻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我們要常懷一顆崇敬之心
常懷敬重之心,需要我們深入學習與思考,明晰古人物以及文化的內(nèi)涵風韻。學生惡搞語文課本中的涂鴉,也是缺乏對古人物深入了解的表現(xiàn)。辛棄疾一生立志報國,怎奈不被重用。他熱愛那片疆場,他的夢里縈繞著金戈鐵馬,邊塞黃沙。“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是他夢縈疆場的寫照。“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是他渴望馳騁疆場,保家衛(wèi)國的快意。辛棄疾灑脫不羈,心懷天下,鐵骨錚錚。無論動,靜,他都自成風流,絕不是學生手中拿著相機的搞笑模樣。常懷敬重之心,需要我們明晰歷史掩埋下的那些人,那些崢嶸歲月。
常懷敬重之心,可以鍛造我們的性情團結(jié)我們的民族。古代詩人多性情高潔,遺世獨立。李白力士脫靴貴妃研墨的不羈;屈原“哀民生之多艱”的胸懷天下;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淡泊。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們?nèi)ンw會,值得我們?nèi)ゾ粗?。古人物身上大多蘊含現(xiàn)代的我們所缺少的民族氣節(jié),可以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洗滌,我們的民族更加團結(jié)與強大
每一個歷史人物背后都有一段或美好或惆悵的故事。這些歷史人物的形象傳承千年,我們沒有資格對他們的形象進行涂鴉。我們要常懷敬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