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儒勒·凡爾納的小說都是極具想象力和科幻風格的:乘著炮彈飛往月球;在一封密碼信的指引下進入地心;八十天內(nèi)環(huán)游地球……而我最喜歡的,卻是凡爾納系列中最不像科幻小說的一本書——《神秘島》。
《神秘島》主要講了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有五個被圍困在南軍城中的北方人——工程師賽史密斯、戰(zhàn)地記者史佩萊、水手潘克洛夫、少年赫伯特、黑人納布乘上一只大氣球想逃離,卻被颶風刮到了荒島上。在那里,他們遇到了很多危險和困難,但是卻沒有放棄希望,他們在小島上探索、開荒,建設(shè)了一個自救的家園,四年后,憑借智慧、勇氣和團結(jié)的力量,他們?yōu)樽约籂幦〉搅嘶氐浆F(xiàn)代文明的“船票”。
神秘島中最能打動我的,是一種人定勝天的樂觀主義精神。面對惡劣的自然生存環(huán)境,“神秘島五人組”沒有自怨自艾,在沒有火種時,史密斯想到了用手表制作簡易放大鏡聚集光線取火;為了捕獲野味,大家用鯨魚凍骨做捕獸器;為了測出島的位置,他們用一根標桿作為儀器;要爬到高處去,就用爬藤和紅杉編出軟梯……他們從一開始就遇到層出不窮的困難和問題,但是總會靠著集體的智慧和雙手去解決,即使再焦慮再迷茫,也不會輕易放棄,唯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在最終等到獲救的機會。
第一次讀這本書,我就覺得很親切,細細一想,這些在凡爾納筆下帶著科幻理想主義色彩的故事情節(jié),在距離我們不遠的地方不是已經(jīng)“上演”過“真實版本”了嗎?主角就是大陳島上的墾荒隊員們。
1956年,為響應(yīng)團中央“建設(shè)偉大祖國的大陳島”號召,5批來自臺州、溫州等地的400多名青年,登上這個滿目瘡痍的小島,每個人只有一張床板、一把鋤頭、一張草席、一對糞桶,一個寢室只有一盞煤油燈。他們開荒種地、建房修路、辦廠造船……墾荒隊員們在這里艱苦創(chuàng)業(yè)、奮發(fā)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chuàng)新,短短幾十年,把大陳島建設(shè)成了“東海明珠”。2006年8月習近平爺爺曾經(jīng)登島視察,看望老墾荒隊員,2016年5月30日他又在給大陳島墾荒隊員的后代、臺州市椒江區(qū)12名少先隊員的回信中盛贊了大陳島的墾荒精神,還鼓勵孩子們向爺爺奶奶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建設(shè)者,準備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我覺得習爺爺?shù)脑捄苡械览?,不論是神秘島的開荒自救,還是大陳島的墾荒開發(fā),都面臨極為艱難的困境,沒有破除萬難,不畏失敗的決心和勇氣是無法開創(chuàng)出新局面的。成功的道路從來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是一個一個腳印在無數(shù)次摸索中踩出來的,摔倒不可怕,頭破血流不可怕,只要能站起來,繼續(xù)堅持走下去,才會走出一條光明大道!
面對神秘島、大陳島這樣的困境,除了勇氣和決心之外,創(chuàng)造、改變世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習爺爺提出希望孩子們“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建設(shè)者”的意義所在。
“神秘島五人組”都有自己的特長,史密斯是工程師,史佩萊懂得醫(yī)術(shù),潘克洛夫擅長各種手工技術(shù),赫伯特喜歡博物學……他們團結(jié)一致,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改造身邊不利的自然環(huán)境。大陳島上的開荒先驅(qū)們,有的是知識分子,他們在島上教書育人,有的是農(nóng)村青年,他們在島上種地養(yǎng)殖,有的是技術(shù)工人,他們在島上修路造船,還有很多解放軍叔叔,最苦最累的地方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揮自己的才能,開發(fā)建設(shè)自己的家園。
反觀生活在優(yōu)渥條件中的我們,遇到一點困難、挫折就總想著“打退堂鼓”,嘴巴上喊著口號,心里想著要勇敢面對,卻總是顧慮重重,消極應(yīng)對。這固然是缺乏斗志和勇氣的表現(xiàn),更深層次的原因,我覺得,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更源于學習動力、決心和毅力的不足,長此以往,將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成為阻礙我們成長的絆腳石。
《神秘島》這本書和大陳島墾荒精神給我上了深刻的一課,“墾荒”的道路上,肯定有坎坷,但只要有那么一股“勁兒”,經(jīng)歷風雨之后必然會見彩虹!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心無旁騖地汲取知識,提升應(yīng)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畏失敗,越挫越勇,這樣才能從容、樂觀地迎接每一次挑戰(zhàn),成長為習爺爺心中的“新一代建設(sh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