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人們常常將蠶和蠟燭比作老師,但父母又何嘗不是無私地奉獻(xiàn)呢?父母的燭光一直都在給予子女光明和溫暖,作為子女的我們何不趁早向父母傳遞孝心?
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每一次與父母打完電話,他們都會說“你掛吧!”于是我們就會果斷掛斷電話。而電話那端的父母或許正小心翼翼地聽電話的聲音,他們心里有一個聲音:可能孩子還有什么話忘了說,先別掛電話,別掛……??墒菐缀趺看蔚牡却贾坏鹊诫娫捊Y(jié)束的冰冷的響聲。
從日?,嵤轮幸材芸铣龈改傅牡却?。吃飯的時候,母親在廚房炒菜,而子女自己先吃了起來。殊不知,隔著一扇門的廚房里面,有個人滿心期待著有人能夠等著她一起吃飯,然而,期待卻一次次落空。
每一份等待都應(yīng)該有一份結(jié)果。燭光的等待也只不過是有人能為它關(guān)上門窗,套上燈罩,使它的光被呵護(hù),使它跳躍更長時間,更多地溫暖子女。
不妨從現(xiàn)在開始,關(guān)注父母的一言一行,關(guān)注父母的感情變化。與父母通電話時,不要先掛斷電話,對父母說一句:“你先掛吧!”或許這一句話便能讓父母百感交集。吃飯的時候更要等著母親一起吃,對她說一句:“以后我們都等你一起吃”,或許簡單的一句話便能讓母親一整天嘴角上揚。
當(dāng)然對父母的孝心不應(yīng)該只停留在口頭上,更多是在行動上。在家時多幫父母做些家務(wù),不在家時多給父母打電話,吃飯時關(guān)注父母的喜好并記在心上,空閑上多與父母聊聊天增進(jìn)感情,當(dāng)父母疲累時幫他們捶捶背捏捏肩,兒女的關(guān)愛是化解父母疲勞的良藥。
蠟燭一輩子都在給予子女光明,即使子女不在身旁,它的溫暖和光亮也會填滿子女的心房,子女不妨做一個守?zé)羧?,為它們填上燈罩,是燭火能照耀更長。
朋長門,是時候回應(yīng)那一份等待了,趁早在父母跟前表孝心子,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方是人生大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