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說的晉商究竟是什么意思?晉商的歷史發(fā)展是怎么樣的?晉商有什么特點怎么興盛衰落的?本文來詳細說說晉商的歷史。
晉商簡介
晉商,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yè)、票號等商業(yè),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晉商也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建筑遺產,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等。明清晉商人利潤的封建化,主要表現在捐輸助餉、購置土地、高利貸資本等方面。
晉商的歷史發(fā)展
明以前:晉地商業(yè)
山西商業(yè)資本源遠流長。
早在先秦時代,晉南就開始發(fā)生了"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贊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業(yè)交易活動。
從周秦到隋唐,盡管山西已出現一些大商人,但比較其它地方商人,并無突出地位,無一定組織.還未形成一種商人勢力。
隋唐五代又出現了晉州、潞州、澤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興商業(yè)城鎮(zhèn)。"李唐起兵太原,定太原為北都,跨汾河兩岸,商業(yè)繁榮.唐詩人韓愈有詩描繪:"朗朗聞街鼓,晨起似朝時"。
宋代"蜀南、南商、北商等都是有名的地方商人,其占近世商業(yè)中堅的山西商人、徽州商人,也大體在這時顯出身手。"宋代,山西地處北東邊防,宋王朝所需戰(zhàn)馬大都依靠北方的遼來供應,而遼更需要宋的手工業(yè)制品。
公元996年在山西"邊州置榷場,與藩人互市,"而"沿邊商人深入戒界"進行貿易。后來趙宋王朝怕危及自己的政權,曾幾度下令閉市,但是事實上無法辦到。元代.雖然戰(zhàn)爭對工商業(yè)有一定破壞作用,但是元朝政權結束了宋、遼、金的割劇局面,特別是元代驛站的完備,使商業(yè)活動的地域擴大了。從《馬可波羅行記》可以看到"從太原到平陽(臨汾)這一帶的商人遍及全國各地.獲得巨額利潤"。
明朝:興起
晉商的興起,首先是明朝"開中制"政策的實施,為晉商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
明代沈思孝在《晉錄》里的描述,廣為研究者所征引:“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
其次,山西礦產資源豐富,手工業(yè)和加工制造業(yè)當時已初具規(guī)模,這又為晉商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使得晉商逐步走向輝煌;此外,由于晉南一帶地窄人稠,外出經商成為人們的謀生手段,晉中商人當時已遍及全國各地,北京城曾流行這么一句話:"京師大賈數晉人"。隨著商業(yè)競爭的日趨激烈,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維護自身的利益,晉商的商業(yè)組織開始出現。
起初由資本雄厚的商人出資雇傭當地土商,共同經營、朋合營利成為較松散的商人群體,后來發(fā)展為東伙制,類似股份制,這是晉商的一大創(chuàng)舉,也是晉商能夠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山西商人作為地方性集團組織的出現雖在明代,但其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則在清代,其重要標志就是會館的設立。會館剛開始是為聯絡同鄉(xiāng)感情的,到后來發(fā)展成為維護同行或同鄉(xiāng)利益的組織。
清代:實力最雄厚商幫
晉商發(fā)展到清代,已成為國內勢力最雄厚的商幫。世界經濟史學界把他們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論,給予很高的評價。商業(yè)的發(fā)展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財富,而且也改變了當時人們多少年"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他們都說"家有萬兩銀,不如茶莊上有個人"當官入了閣,不如茶票莊上當了客"。茶莊票號正是當時非常熱門的行業(yè)。
這一時期,晉商雄居中華,飲譽歐亞,輝煌業(yè)績中外矚目。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晉商稱雄過程中,晉商一共樹有3座豐碑,那就是駝幫、船幫和票號。
潮商與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
晉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間的武士貜,武則天之父。李淵父子從太原起兵時,木材商人武氏從財力上大力資助,李淵父子的就是憑借當時天下最精華的太原軍隊和武氏的財力開始奪取全國政權。建國后,武氏并封為國公,地位等同秦瓊、程咬金等。
可以想象李淵父子當時從武氏那里得到多少財產,而武氏也從他最初聰明的政治投資中得到了巨大的回報。其后還孕育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女皇武則天。當然這是后話。
晉商成功的根源在于“誠信”和“團結”的商幫政策。晉商的輝煌人物有喬致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