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道解析題,過去的回眸是判斷,現(xiàn)在的奮斗是選擇,未來的闖蕩是求證。判斷不妥,縱橫高千仞,也有將傾之勢;選擇不當,即使力拔山兮氣蓋世,也不過匹夫之勇;求證不得,即使碌碌一生,終落得南柯一夢的結(jié)局。故而得出,人生的解析中,能看到多遠的過去,便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有一句古諺:走慢些,讓我們的靈魂跟上。這里的“靈魂”便是我們譜寫了的過去。人生的旅途上,我們總需要從歷史的脈絡中去尋求未來的解析,拋卻過去的人,未來便也遙不可及?;厥淄麣q月的流金,我們需要的不是沉醉、羞愧、逃避,而是理性、直面、汲取。固步自封的清朝帝國最終在自己“天朝上國”的舊夢中被罌粟抽干了氣血,被外敵打消了身形,因為它沉醉在了過去,而忘掉了身邊的現(xiàn)在與未來。而后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由愛國變?yōu)榱嗣?,最終揠旗息鼓,則是因為它只認準了未來,而忽視了自己腳下的有著五千年歷史積淀的華夏大地。
張大千說“師古人,師造化,求獨創(chuàng)。”便是對人生解析的完美詮釋。所謂“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因而愛迪生在千百次的失敗中掘出了成功;牛頓才會放言說自己的成就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縱然過去的歷史有失敗,但是它為未來成功提供了判斷;即便歷史已積淀了千年的著華,但在閃光的貝殼間,我們總能尋到更高級的法寶。
完成人生的解析,需要孟子“三省吾負”的回顧,需要陶潛“悟已往之不鑒,知來者之不可追”的樂面展望,需要蘇軾“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的對現(xiàn)實的堅定。
沉醉了過去,只能是賈府坐吃山空,最終“落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贖罪于過去,只能是西齊弗無休止的與大石的抗爭。因此我們需要擺脫過去的枷鎖。相反,一心于未來,卻只能擁有螳臂當車的勇氣,而非明智的前行;徒羨于未來,卻只落得亞歷山大的曇花一現(xiàn),而非亙古的長存。因此,我們要理智地控制對未來的盲國。
人生解析中,逝去歲月為我們提供了判斷的依據(jù)。把握現(xiàn)世美好的奮斗人生,最終去贏得一場未來的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