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正式爆發(fā)。歷史上稱這場革命為辛亥革命。這一天,后來被定為中華民國的國慶日。
無論是在我們所學的歷史書上,還是其他歷史文獻上,都說辛亥革命是孫中山領導的,可其實在1911年的10月10日,孫中山還流亡海外,他又是如何領導的呢?
1911年10月11日,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取得勝利以后,建立了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當時,孫中山在國外,同盟會其他重要領導人黃興等也都不在武昌。武昌起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蔣翊武、孫武等,因為10月9日事泄,或死或逃。
革命黨人一時缺乏孚眾望的領導人主持大計。同時,又誤以為應有一個有地位名望的人出面號召,于是強迫推舉清瓣軍協(xié)統(tǒng)黎元洪為軍政府都督。以后,以黎元洪為首的一批舊官僚、舊軍人和立憲派分子,逐漸掌握了軍政府的大權。
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人建立的臨時地方軍政機構。1911年(宣統(tǒng)三年)10月武昌起義后,湖北革命黨人根據(jù)孫中山等人制訂的《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建立了湖北軍政府,其首腦稱都督,總攬省區(qū)軍政大權,下設司令(又稱軍令)、軍務、參謀、政事4部,官員若干。
旋廢政事部,軍政府改設軍令、參謀、軍務、內政、外交、司法、交通、理財、編輯等9部,另設總監(jiān)察部,并成立秘書、顧問、稽查等處,至南北議和期間又增設實業(yè)及教育部。
上海、云南、湖南等地的軍政府組織也與此雷同。后袁世凱下令廢除都督制,實行將軍制,都督改稱將軍,軍政府(又稱都督府)改稱將軍行署。
如果你問直接領導人是不是孫中山?那么回答是否定的。
為什么說辛亥革命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的成立,有力地促進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fā)展。中山先生派人到國內外各地發(fā)展組織、宣傳革命。而自己也向華僑宣傳和募集經(jīng)費,在一些地方創(chuàng)立同盟會的支部。孫中山成為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