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網(wǎng)為您帶來有關(guān)“莫高窟在哪里 為什么被譽為“絲周之路上的明珠”的作文內(nèi)容,供您閱讀參考。

「一年級作文」莫高窟在哪里 為什么被譽為“絲周之路上的明珠

  • 三年級語文廚房是個音樂
  • 讓我印象深刻的人
  • 美麗的臘梅作文400字
  • 那山村
  • 悟空傳觀后感
  • 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上,若從長安出發(fā),向西行進,穿過河西走廊,就會來到西域的最后一個邊防重鎮(zhèn)——敦煌。這座被茫茫沙漠包圍的綠洲,曾經(jīng)是中西交通的要道,由于往來的旅人在此聚集而繁榮一時。不過,它對世界最重要的價值,是坐落在漫天黃沙中的石窟群。在這些石窟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被譽為“絲綢之路上的明珠”的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距離敦煌市東南處25公里以外的鳴沙山上,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至今保留了4.5萬多平方米壁畫、3000多個彩塑造像。

    莫高窟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位于沙漠高處的洞窟”,另一種說法是表示“修建佛洞是莫高的功德”之意。開鑿洞窟修行這種方式,來源于古代的印度。由于印度地處熱帶,所以僧侶們在山巖上開鑿洞窟,在里面雕刻或繪制佛像,以便膜拜、修行。漸漸地,這種方式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原,并染上了中原文明的色彩。

    據(jù)記載,莫高窟最初的修建者是前秦時期的一位高僧。366年,僧人樂僔路過敦煌時,忽見三危山上金光萬丈,隱隱約約閃現(xiàn)著萬佛的影像。為了紀(jì)念這一奇跡,他在山壁上開鑿了一個洞窟,造佛修行。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又不斷地有其他僧人和禪師來到這里,陸續(xù)鑿洞、造像,最后逐漸形成了一條一千六百多米長的大型石窟群。這個石窟群是集建筑、彩塑和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作品的題材大都取自佛教經(jīng)典,也有來自道教的傳說,還有一些則來自民間故事。

    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的鑿洞造像活動達(dá)到了空前的規(guī)模。

    莫高窟的主要功能既是為了佛教徒的修行和傳播佛教思想,所以雕刻了數(shù)目眾多的彩塑佛像。尤其在唐代,佛像既巨大又精美。如武則天時期開鑿的一尊高三十四米的彌勒佛,位于第96窟,是莫高窟第一大佛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這尊佛像雕刻得上大下小,即頭部和上半身的比例超出正常人擁有的比例。這樣,在地面上參拜的人向上看時,由于透視錯覺,就會感到佛像的宏偉高大,從而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莫高窟另一標(biāo)志性的藝術(shù)是“飛天”。幾乎在每一個洞窟的壁畫中,都畫有婀娜多姿的飛天,堪稱敦煌最美的藝術(shù)形象。在佛教世界里,飛天是音樂舞蹈之神,飛翔在天國中奏樂跳舞,以取悅神佛。在北魏時期,飛天是男身的形象,到了隋代,演變成舞姿優(yōu)美的女性。盛唐時期的飛天,穿著質(zhì)地華美的衣裳,纏繞輕盈舒展的彩帶,優(yōu)雅地凌空飛舞,體現(xiàn)出富于韻律的美感。

    此外,莫高窟還有大量的故事畫,傳達(dá)了佛教經(jīng)典的內(nèi)容。這些故事畫數(shù)量眾多,人物形象生動,情節(jié)連貫,很好地向大眾宣傳了佛教教義。

    莫高窟的藝術(shù)是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交融匯聚的結(jié)晶,是世界藝術(shù)史上的奇跡。它的勃興和輝煌由一系列歷史機緣促成,它的衰落也隨著歷史的變遷而不可避免。從元代開始,盡管開窟造像的活動仍在繼續(xù),但規(guī)模既小又少有珍品。

    隨后,絲綢之路不再發(fā)揮中西貿(mào)易要道的作用,敦煌也就隨之衰落了。莫高窟的藝術(shù),也就成了古代中國如夢如幻的美麗記憶。

    ? 男人的天堂亚洲日韩欧美激情,亚洲人成电影日本在线,97人妻免费上传视频,国产盗摄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www.sucai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