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西落,放眼望去,層層翠綠之上,涂滿了橘紅色的夕陽,云朵一團(tuán)一團(tuán)的堆疊,變成各種各樣的形狀,而下邊的紅磚房頂站著只為天空著迷的貓兒,因歲月而爬滿灰色斑駁的墻,靜靜的見證著這一切,歲月安好。
日落,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垂暮的象征,散發(fā)著衰老遺憾的氣息。在很多藝術(shù)家的筆下,日落總帶著令人不安的氣息,在歷史書上失敗也總是用日落來代替。一個天才的出現(xiàn)人們用正午的太陽來形容,而天才的隕落叫做日落。日頭西落,夜便緩緩來臨。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日落的終點(diǎn)是黑暗,黑暗往往令人不安。
而在我看來,日落是一種安逸的象征。小院里,木藤椅,一壺茶,靜靜看天邊太陽慢慢散盡余暉。傍晚,對于很多人來說是最安逸的時刻。在這樣瞬息變化的時代,很多人都是行色匆忙,沉重的家庭負(fù)擔(dān)讓他們無暇顧及其他。唯有傍晚結(jié)束一天的工作,在晚霞的陪伴下,緩緩朝家走去。此刻,家是美好的期待,而日落余暉則是回家路上最美的點(diǎn)綴。一天的勞累,被余暉的溫柔散盡。
人立黃昏后,是一種風(fēng)景。朝霞過于短暫,午日過于炙熱,唯有晚霞滿是柔情。在晚霞下,和伴侶相依偎,靜靜等待夜晚來臨,是很多人渴望做的事。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張致遠(yuǎn)的,夕陽下,斷腸人在天涯。這些詩句,讀起來總令人無限惆悵,也恰恰說明對于其他時候的日光,人們總是偏愛溫柔的晚霞。朝霞讓人熱血沸騰,午日炫目炎熱,唯有黃昏偏于安靜沉默。這就是為什么詩人們總愛把自己的寂寞壓抑,空虛柔情賦予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