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面對錯誤,百般掩飾,最終得不償失;又有人面對錯誤,虛心接受,受到人們贊賞。這是同樣的開始,卻是不一樣的結(jié)果。
即便是圣人,也不能一生無錯。相傳,孔夫子當年對自己的教育弟子時,也出現(xiàn)了部分過錯。一個中國兩千年的文壇圣者,一個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一個文人心中最堅強的支柱,他的一生也避免不了會犯錯,更何況是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俗語有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完美無缺的人,就已經(jīng)不會犯錯誤了嗎?
一個只會聽取贊揚而不去接受批評的人,又怎么會進步?但是,在這現(xiàn)實社會中,又有幾人會像莫言一樣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虛心接受讀者挑出的以前書中錯誤,依舊會接受別人的批評。他在一時間名揚中國,甚至在世界上也或許有幾分名望,這樣一個人,這樣的行為,真是令人敬佩,令人汗顏!
面對形形色色的社會,人們重視自己的名聲,希望子自己總是擁有好的一方面,因為好名聲在所有地方都是大有用處。一旦犯錯誤總是找百般借口,希望可以掩飾過去。可總有時,天不遂人愿,結(jié)果總與希望背道而馳,一件事鬧得沸沸揚揚,慘淡收場。人這一輩子,最重要是這一張臉面,但是一個人孰能無錯,錯而改之,善莫大焉。
過去之事早已是定局,為何不坦然接受,這或許就是一個解決事情最好的辦法。昨日之事不可留,讓昨日之事在今天成為盡頭,使得南墻終有到頭一天。
很多時候,我無法面對自己的過失,因為這些事情會導致自己處于尷尬,甚至于無地自容,可我去百般掩飾又能如何,在別人眼中就像一個小丑;人,有血有肉,虛心接受,可以讓別人多一份了解,或許這是一個機會讓別人認識你。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事實。
望它山之石,三省吾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學會觀察別人的長處,以彌補自身缺陷。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H说倪^錯就像是被烏云遮住的月亮,月有陰晴圓缺,正因為她多方面展示自己,才讓更多人了解,才會有許多文人墨客喜愛賞月。
我們是一個小人物,蒼茫大地上一個小小的足跡。有享譽中外之人,當他們可以欣然接受過錯之時,同時接受了自己犯錯誤的后果。一個名人尚可如此,我們又何必做作。
昨日風華絕代,今日似水流年。今天少犯錯,錯后坦然面對,這是走向未來星光大道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