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詩人王冕生平經(jīng)歷是怎樣的?最后是怎么死的?王冕有哪些代表作?王冕的詩歌作品有哪些特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王冕簡介:
元代詩人、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浙江諸暨人。出身農(nóng)家。幼年喪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時間畫荷花,晚至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xué)識深邃,能詩,青團(tuán)墨梅。隱居九里山,以賣畫為生。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fēng)格,亦善寫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傳是他始創(chuàng)。著有《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等。
王冕生平經(jīng)歷介紹:
王冕自幼好學(xué),白天放牛,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讀書,暮乃返,忘其牛,間壁秦老怒撻之,已而復(fù)然。母愿聽其所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長明燈讀書。后從會稽學(xué)者韓性學(xué)習(xí),終成通儒。但屢應(yīng)試不第,遂將舉業(yè)文章付之一炬。行事異于常人,時戴高帽,身披綠蓑衣,足穿木齒屐,手提木制劍,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
或騎黃牛,持《漢書》誦讀,人以狂生視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薦作府吏,冕宣稱:“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東吳,入淮楚,歷覽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書卿泰不華欲薦以官職,力辭不就,南回故鄉(xiāng)。隱居會稽九里山,種梅千枝,筑茅廬三間,題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以賣畫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軒”,放于鑒湖之阿,聽其所止。又廣栽梅竹,彈琴賦詩,飲酒長嘯。
王冕是怎么死的?
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聞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諮議參軍,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以兵請冕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擴(kuò)室為白云寺。旋卒于蘭亭天章寺。
王冕的代表作有哪些?詩歌作品有哪些特點?
王冕是個天真質(zhì)樸的農(nóng)民,一生都在困境中過活。他的詩里充滿了反抗精神,揭露了當(dāng)時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表現(xiàn)了對祖國命運和對勞動人民災(zāi)難的深切關(guān)懷。他的詩,大都收入《竹齋詩集》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說:"冕本狂生,天才縱逸,其體排宕縱橫,不可拘以常格。"劉基曾對王冕的詩有過評價。他說:"予在杭時,聞會稽王元章善為詩,士大夫之工詩者多稱道之,恨不能識也。
至正甲午(1354)盜起甌括間,予避地之會稽,始得盡觀元章所為詩。蓋直而不絞,質(zhì)而不俚,豪而不誕,奇而不怪,博而不濫,有忠君愛民之情,去惡拔邪之志,懇懇悃悃見于詞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竹齋詩集·原序》)《對景吟》、《吳姬曲》、《墨梅》、《劍歌行次韻傷亭戶》、《江南婦》等作品同情貧苦的百姓,蔑視權(quán)貴,輕名利。此外還有《竹齋詩集》3卷,續(xù)集2卷。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亦善畫竹。
求者踵至。畫梅學(xué)楊無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勁,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梅骨體,別具風(fēng)格。對明代畫梅高手如劉世儒、陳憲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響甚大。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能治印,創(chuàng)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睹魇贰酚袀?。他既是元代詩人、又是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中國紹興諸暨人。
出身農(nóng)家。幼年喪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時間畫荷花,晚至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xué)識深邃,能詩,青團(tuán)墨梅。隱居九里山,以賣畫為生。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fēng)格,亦善寫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傳是他始創(chuàng)。著有《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等。嘉慶四年,山陰郭毓,得王元章竹齋新刻,為之狂喜,當(dāng)時雖是秋暑方盛,他"篝燈而疾讀之,不自知蚊蠛之刺膚與沾汗之流足"。所以他說:"吾鄉(xiāng)楊鐵崖、王山農(nóng)二公,詩文甲于元代。"
以上這些前人的評價,一般說還是切于實際的。在文學(xué)史中,對王冕詩的評價也很高,認(rèn)為元代詩歌到王冕已達(dá)到高峰。下面選錄幾首。
(一)有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如《江南民》:"江南民,誠可憐,疫癘更兼烽火然。軍旅屯駐數(shù)百萬,米粟斗值三十千。去年奔走不種田,今年選丁差戍邊。老羸饑餓轉(zhuǎn)溝壑,貧窮徭役窮熬煎。"《悲苦行》:"前年鬻大女,去年賣小兒。皆因官稅迫,非以饑所為。布衣磨盡草衣折,一冬幸喜無霜雪。今年老小不成群,賦稅未知何所出。"
(二)有揭露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暴政的,如《喜雨歌贈姚煉師》:"今年大旱值丙子,赤土不止一萬里。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蒼生半游鬼。南山北山云不生,白田如紙無人耕。吾生正坐溝壑嘆,況有狼虎白日行。"
(三)有的反映民族矛盾,如《冀州道上》揭露了元朝統(tǒng)治者摧殘民族文化的劣行:"縱有好兒孫,無異犬與豬,至今成老翁,不識一字書。"當(dāng)元朝統(tǒng)治將崩潰時,他便寫出"胡兒凍死長城下,始信江南別有春"的詩句。
(四)有的表現(xiàn)他欽崎磊落、孤傲正直的胸襟,如《孤松嘆》:"昨夜飛霜夏南海,山林西施無光彩。起來摩挲屋上松,顏色如常心不改。幽人盤桓重慨慷,此物乃是真棟梁。嗚呼,既是真棟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詩人有自己的抱負(fù),在詩中往往自比諸葛亮,如"草堂欲作梅花夢,忽憶南陽有臥龍","近來草廬無臥龍,世上英雄君莫問"等。他以"孤松"自喻,正是感嘆有志未遂的孤苦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