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不曾靜靜品著香茗,任綿綿遐思在雨中游弋了?又有多時未曾體會過“云中誰寄錦書來”這種不為效率,只為韻味的美了?
屋外,細雨霏霏,把車水馬龍的喧囂掩在了蒙蒙雨霧中。共享單車、共享書店……我們這個時代似乎被“共享”所包圍。“共享”高揚“便利生活”的大旗,舉旗人卻可能懷揣“快速”、“功利”、“物欲”之心。我們試圖以重復利用來加快生活的步伐,但我們何曾想過,“共享”與“獨享”如何權衡?
過分追求“共享”,讓我們無暇細品生活的美。試想,從地鐵下來后一窩蜂地涌向共享單車,只為省去“最后一小步”的疲倦,這樣的生活真的美嗎?何不放緩腳步,從地鐵站歸家的路上,盡情品味細瑣的美好。踏上走過數(shù)遍的回家之旅,用心咀嚼,你能發(fā)現(xiàn)“天街小雨潤如酥”的萌動,還能捕捉到“人跡板橋霜”的閑適,更會有”欲辨已忘言“的感悟……
畢竟,生活的點滴,才能激發(fā)靈感;獨立而深刻地思考,才能探究真諦。“共享”剝奪了我們感悟“美好”的時間。
“共享”,有時讓人性的陰暗面無處遁形。
無疑,“共享”的初衷是為人們提供一種全新的社會福利。然而,過快地“共享”在某些程度上,鋪就了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溫床,淪落為道德淪喪、胡作非為的幫兇:于是在“共享”其利的同時,擠占公共出入口、侵占人行道、霸占盲道的充斥“功利”、“物欲”的“單車圍城”現(xiàn)象成為和諧社會中一抹暗淡的風景;于是,“腳砍斷,手扭歪”、拔掉座椅“砍頭示眾”、噴油漆“毀容”的共享單車橫臥街頭,成為美麗城市中一點令人生厭的瑕疵……凡此種種,令人堪憂,其惡果不容小覷!
這里,我們不妨換位思考,若將部分“共享”回歸“獨享”又會如何呢?
顯而易見,人們不僅不會隨意踐踏自己的單車,而且,因為是“獨享”,自然會多了一份珍惜、一份責任、一份義務。而這份珍惜、責任與義務將會促成一種文明、和諧、有序的行為準則和社會公德。這份美麗的“獨享”,使我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這份美麗的“獨享”,為臻于“兼濟天下”的社會大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可否認,共享在生活中給我們提供了一些便利,可是其背后那張牙舞爪的“快速”、“功利”、“物欲”甚至是道德淪喪著實讓人不寒而栗。過濫的“共享”是浮躁而廉價的。它缺少了獨品美好的從容與淡定;它缺少了為人著想的高尚與大度;它缺少了生活最本質(zhì)的靜謐與善良。
放緩“共享”的腳步,用“獨享”來使內(nèi)心更充盈吧!懷揣善意,感悟美好,任它窗外光怪陸離、車馬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