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寫改寫」清明改寫散文
【篇一:清明改寫散文】
細如牛毛的蒙蒙細雨靜靜的飄著,一條窄窄的石子兒路旁,一片片桃李盛開著。粗壯的樹枝上,嬌艷的淺粉色桃花放佛一位披著薄裙的少女倚在鮮亮的綠葉上,密密層層的又如同一片輕盈的彩云。一位戴著烏紗帽、身著青色長袍,手里搖著一把綢面折扇的人信步走來,他就是我-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
此時正值清明節(jié),一群群神情悲戚的人嗚咽著悲痛地走過。他們手里拿著香燭、飯菜和一袋袋紙錢,他們是去就祭祀親人的。他們?nèi)绱说貞n傷,全然顧不得欣賞原野上的美景。原野上芳草萋萋,凡有荒蕪之處,便有一堆堆尖尖的黃土埋葬逝者。逝者長眠于地下,含笑九泉,但使活人感到無比難過。柳樹細嫩的柔枝剛剛萌芽,在雨中輕輕擺動著,仿佛也要為逝者悼念。
活著,人們的人生也就大不相同。古時候,有個齊國人天天到墓地里去偷吃別人祭祀祖先的飯菜,吃得滿嘴流油,滿面紅光地回到家里,而向自己的妻妾子女炫耀是某個上官貴人請他吃喝,吃了許多佳肴,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他的人生充滿了欺騙和謊言,猥瑣低下,令人不齒。而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謀有略的介子推,雖然幫助晉文公建國、治國,卻隱居山林,將別人求之不得的高官厚祿置之腦后,全然不顧。晉文公硬要他做官,他神定氣閑。最后,晉文公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下令燒山,逼迫介子推出來做官。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寧死不屈,在烈焰中抱樹死在綿山中,他的高尚氣節(jié)不僅令人敬佩,更使我們反省:自己是否能像介子推一樣保持自己的氣節(jié)、高尚的品質(zhì)?
可是人生短短幾十年,豈能與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相匹敵?不論是愚是賢,是窮是富,是官是民,過了幾十年,無人知曉你是誰了。到最后,所有人都終究落得黃土一堆。遠遠望去,隆起的土坡上長滿了叢叢青翠的雜草,隨風(fēng)搖曳。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家里,擺上文房四寶,提筆寫下了千古絕句: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篇二:清明改寫散文】
正是清明時節(jié),春雨滋潤著萬物,百花盛開,綻放的花朵給春天帶來了勃勃生機,我也不想錯過這生機,便踏著木屐,走到小院里轉(zhuǎn)一轉(zhuǎn)。我沐浴著春光,感覺自己和大自然合為了一體,我想蝴蝶一樣四處游走。突然,我看見了一片荒地,荒地里有一個墳堆,墳堆旁還能看見一些剛燒不久的紙錢。望著那片地,我不知為什么,有一點傷感。
天突然變暗了,接著,一聲春雷響起,這一聲春雷驚動了大地,進行了冬眠的動物們,一陣大雨過后,小草仿佛更綠更柔了,一切仿佛更加艷麗。看著美景,我想到了兩個故事。有一個齊國人,經(jīng)常去墳里,偷偷地到墳頭,大口地偷吃那些供奉給死人吃的食品,更可惡的是,他大飽口福后,居然還和自己妻子炫耀到:“我今天又當某個大官的朋友家去吃喝了。”我不禁為這種不要臉的人感到氣憤,但想到第二則故事,我便感慨萬分。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叫介子推。他機智而富有才華。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后,沒有要任務(wù)高官厚祿,隱居在了山中,晉文公很想讓他出山做官。有一天,他便下令放火燒山,想把他逼出來??蓵x文公沒想到,介子推寧可被燒死,也不想出來做官。我望著美景,想到:人總會死的,但有些人很偉大,嚴格遵守他的人格,死了也活在大家的心里。而有些人,卻危害社會,活著大家也討厭他。
想到這,我跑回家,提筆寫下了《清明》:佳節(jié)清明桃花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篇三:清明改寫散文】
九百多年前,清明時節(jié)。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郊外的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清明佳節(jié),桃花李花都已茂盛的開放,仿佛它們在笑;桃花梨花不都是白色之鈞嗎?白色不正是清明的顏色嗎?郊外的田野上荒涼的一片片墳?zāi)梗屓擞行┍瘋?、思念之情,我也情不自禁地傷心起來,我也想到了我的家人、我的老友、我的那些對我好過的親人。
郊外雷驚動了天地,那些冬眠的動物已被這春雷萬鈞給驚醒,這雷和雨給郊外大地帶來了,一片勃勃生機。這雨下的可真柔!郊外草原上的是花草樹木是無比柔、美、滑呀!這雷雨足以讓大地蘇醒,足以表達人們對親人朋友的懷念與思念與悲傷。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藏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再也不會醒來,使活著的人心里難過。我突然想到清明美景,又隨即想到我的親朋好友,又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了人生的意義。啊!人生就是這樣!人生就是各不相同!
當我看到人們?yōu)樽约旱挠H人們祭奠為死去的親人們擺上酒、菜、水果時,我由此想到了這樣一個齊人──小人的故事:古代的某個齊人沒有酒菜供去世的親人祭奠,便同別人要,別人不給,他就在別人不在的時候,把別人家供親人的酒菜全部都吃掉,回到家,他還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吃喝,所以嘴旁才很油嘴膩臉。這種小人的人生猥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這些小人都是卑鄙下流的。
當然,還另有一些高士,由此我想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后,不要高官厚祿,寧可隱居山中。晉文公想讓他做官,便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竟抱樹焚死在綿山中。
我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
我感嘆的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小相同。”我由此揮筆如下:
清明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篇四:清明改寫散文】
九百多年以前,我,也就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學(xué)生黃庭堅在清明節(jié)那天,我的老師蘇軾先生約我去郊外踏青。
來到郊外,我發(fā)現(xiàn)了生機勃勃的世界。淅淅瀝瀝的春雨下著,轟轟烈烈的雷聲響著,我撐著油傘在泥濘的小徑上走著,一路上芳草萋萋,桃花李花在春雨的召喚下爭奇斗艷地盛開了。可這花的中間,又似乎是荒無人煙的野田,似乎這有是死者的靈魂??粗瞧S土丘,我似乎看到了死去的人們長眠的樣子,又讓我們活著的人們心里不由而生一種難過之情。
天地間冬眠的動物醒了,春雨在這兒下著,草木高興地吮吸著春雨帶來的甘霖,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一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飽了回到家,還對妻子炫耀說有個當大官的朋友請他吃飯,給他吃了什么什么好吃的,主人如何如何款待他,這種人毫無人格尊嚴。
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介子推就大不相同——他幫助晉文公建國后,不要高官厚祿,寧可隱居山中。晉文公請他出山做官,下令燒三面的山,留一面不燒,可介子推仍然不動搖,寧可抱柳樹燒死,也不愿做官。
“哎,無論是聰明還是愚笨,無論是死的輕于鴻毛還是重于泰山,死后不都被埋在這小小的黃土丘中?”我連聲感嘆道,“是呀!”先生說,“我希望你也能做一個像介子推一樣的人,雖然被埋在黃土丘下,但你也得死的有價值。”先生繼續(xù)說。“遵命!”我回答。
回到家中,我文思泉涌,希望通過這首詩表達出我想對社會做出貢獻的想法,奮筆疾書(和王勃一樣):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