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難忘的一年。
這一年,“改革開放四十年”當選中國年度國內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有人這樣感慨:沒有任何一代國人,像我們這樣,一邊和過去難解難分,一邊距未來近在咫尺;一邊奮斗出中國改革的奇跡,一邊和世界共享開放的功利。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呈現給國人與全世界的是一個變化的中國,從大國到強國,從制造到智造,從時代的追隨者到新時代的引領者……四十年里,中國都變了什么?
觀念之變:從自卑到自信
四十年前改革開放的偉大決定打破了禁錮人們的思想枷鎖,封閉了百年的思想最初有了開放的觀念,故步自封的認知里最初有了求變的意識。四十年里,中國在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國人的思想觀念也越來越開放,經歷了由自卑到自信的歷程。
其實,放眼2018年的中國年度新詞,便可窺見人們的觀念確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于丹老師所講:“民營經濟,40年前我是小學生的時候,我知道一個詞叫投機倒把。進博會,那時候我聽的更多的是自力更生,我們什么都要自己來做,不接受資本主義的援助。”我們可以看到,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時,背后實則是心理的變化。
經濟之變:從溫飽到小康
衣食住行的變化,是國家經濟變化的一個縮影。
縱觀四十年的變化,我們驚訝地發(fā)現,過去那個溫飽就是幸福的年代已然不在,如今我們卻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許,多年后的今天,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定義會繼續(xù)改變。
從小崗破冰,深圳試水,浦東逐浪,到前海進發(fā),雄安揚波,中國經濟的騰飛讓世界為之震驚。每一天,中國都在通過奮斗創(chuàng)造奇跡,通過變革鑄造輝煌。
關系之變:從“無外交”到命運共同體
新的時代,挑戰(zhàn)和機遇并存,危機和希望同在。我們已由那個弱國無外交的年代的陰影中走出,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內瓦會議上首次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設想,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鳴。中國正以開放包容的襟懷,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心胸誠邀世界各國共同合作,實現共贏。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保守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的今天,貿易霸凌、貿易摩擦時有發(fā)生的當今,對我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我們已走過萬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斷涉水跋山;雖然我們已戰(zhàn)勝重重困難,但仍需要不斷攻堅克難。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變化繼續(xù)發(fā)生。讓我們攜起手來,繼續(xù)創(chuàng)造中國奇跡,讓中國故事傳遍世界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