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是一種氣量,從諫如流是一種氣度,兼聽則明是一種智慧,虛己以聽是一種超脫。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評,可以讓我們明辨是非、通達睿智;善于博采眾長、有容乃大,可以讓我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耐心聆聽別人的指教,可以讓我們補己不足,升華自我。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道理告訴我們,在紛雜的人世間,在喧鬧的人海中,在跌宕的生活中,在莫測的人生中,在多舛的命途中,我們會變得不知所云,不知所措,不知所想,不知想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告誡我們,我們就是居中視角狹窄,目光短淺,心智稚嫩,能力不足的棋子,因此,我們只能任人擺布,隨人差遣,沒有辦法操控自己的命運,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人生。“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事理警示我們,我們就是見識短淺,經(jīng)驗不足,所見不大,所亮不遠的井底之蛙,我們見識不到廣闊的天地,領(lǐng)略不到百態(tài)的人生,領(lǐng)會不了更深的哲學(xué),體會不到更多的辛酸。
唐太宗善于聽取魏征的諫言,他甚至把魏征當(dāng)做自己的一面鏡子,時時來監(jiān)督自己,警示自己,反思自己,改正自己。正是因為唐玄宗有這樣寬闊的胸懷,這樣平和的心態(tài),這樣善于聽取他人意見的態(tài)度,這樣善于傾聽別人的精神,所以百姓才敬仰他,大臣才信服他,蒼天才恩佑他。相反,一代霸王項羽,由于不聽范增之言,最終落得個輸了戰(zhàn)役,害了愛人,丟了江山,污了圣名,自刎于烏江的可悲下場。以此來看,善于從諫如流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善意集思廣益是多么有利的因素?。?/p>
圣人曾言:“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dquo;人畢竟只是人,他不是神靈,不是上帝,所以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人的能力也是有額度的。所以做人一定要懂得謙虛為何物,懂得聆聽為何物,切不可妄自狂大,目中無人,也不可自以為是,自我膨脹,更不可鼠目寸光,閉目塞聽,相反我們應(yīng)該懷著一顆謙卑的心,進取的心去面對所有的事情,去接受所有的批評一建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上一層樓。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正因為我們無法做到十全十美,無法顧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我們需要局外之人來幫自己統(tǒng)籌兼顧,所以我們需要旁觀者來幫我們指出欠缺之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完善自我,我們才可以辦好事情,才能做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