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絕癥患者,從生下來的那天起,就注定要死去。生命仿佛就是一場凌遲,不過是稍微有些漫長罷了。從這個角度看,人生似乎是悲哀的。
然而看看身邊的人,卻發(fā)現(xiàn)我們的生活似乎又是如此的積極而豐富。這是一個難解的悖論嗎?
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人問尼采:“嘿,哲人,你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了嗎?”“哦,還沒有啊。所以這就是我還活著的原因吧。”
于是我便懂了。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尋找生命的意義。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的信仰,支撐著自己的精神世界,影響著自己的為人處事。我們應(yīng)當(dāng)堅定執(zhí)著于那樣的精神。像惠特曼,專注于詩歌,一本《草葉集》豐富了多少人的心靈;像開普勒,眼里只剩下滿天星辰,憑著熱愛,找到了隱匿在黑暗宇宙下的行星運(yùn)動規(guī)律;像梭羅,在湖邊建一間小屋,開墾一塊農(nóng)田,寫一點(diǎn)心情,給多少人帶來了慰藉……若你找到了自己的信仰,便珍惜它,欣賞它,執(zhí)著于它;因為它是黑暗中的燭火,大海上的燈塔,沙漠中的綠洲,溫暖我們心靈,指引我們方向。
但它不可被分享,即便是最親密的人之間。沒有人能夠真正了解自己,所以不必將這樣終極的要求強(qiáng)加于他人;同理,不要去奢望他人對你敞開心扉,因為無論他是否愿意,他都做不到。這樣,我們不了解他人,他人不能理解我們,不又是一種悲哀嗎?
我用一個比喻來解釋。仿佛所有人都在黑暗之中,我們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他人;但我們卻可以并肩行走,彼此溫暖,互相鼓舞。
我崇拜物理學(xué)家們的關(guān)系。他們心中有著各自的宇宙,彼此理論沖突,甚至背道而馳;但他們卻是最好的朋友、伙伴、戰(zhàn)友。在探索宇宙終極解釋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或許我找到一條通往和諧世界的道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并且對其堅定執(zhí)著;每個人都尊重他人的追求,并且對其支持鼓舞。雖然我們各自前行,但在最后必定相遇于一處。因為我相信:所有高尚的追求的終點(diǎn)必然是同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