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繁華喧鬧的世界,詩可以撫去人心靈的浮躁與雜念,指引著我們走向遠方。
今年春節(jié)期間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成為眾多觀眾喜愛的節(jié)目,其收視率節(jié)節(jié)攀升。
詩能凈化人的心靈,能讓你心無雜念地去領略另一種情懷,似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閑適。那時的社會也有官場、有人情世故,但他卻能擁有常人所沒有的遠見和胸懷,寧愿這樣歸隱也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即使窮困潦倒、比起心為行役,他寧愿放棄官職與厚祿,而選擇詩與遠方,從而成就了他世外桃源的詩意人生。
詩不僅能讓你領略別樣情懷,亦能讓人崇尚美德。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寫到:“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他即使貧窮,但不以為憂,反而是心境恬淡。在物質上竟無要求,只要精神富足就心滿意足,這便是詩歌賦予人的崇高美德。
遠離詩歌的人,一味的追逐物質,絲毫不注重內在的美德。有一名日本運動員就是這樣一個低俗的人:在記者訪談會上竟將記者價值近幾萬元的攝像機順手牽羊。幾萬元對于身價過億的運動員來說,并不算什么,但他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完全取決于他毫不注重美德的培養(yǎng),冠軍與盜賊僅一步之差。
若我們能像劉禹錫一樣注重于精神美德的修養(yǎng),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會發(fā)生嗎?
學詩能我們讓養(yǎng)成勤奮刻苦的優(yōu)秀品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不僅讀書是這樣,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勤奮、不怕吃苦。
在“中國詩詞大會”奪冠的武亦姝能迅速成為“網(wǎng)紅”被大家關注,便體現(xiàn)了這一點,她用了一年的時間將所有的詩詞學了一遍,卻未奪得第一次的冠軍。但她并沒有放棄,仍然堅持不懈,第二年她成功了。她被人關注是應該的,因為她值得我們關注。
若我們擁有詩帶給我們的不追逐名利、注重品德修養(yǎng),能夠艱苦耐勞,我們定能走向遙遠的遠方,并且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