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訪親,一路上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透過窗,山崖上聳立的竹林映入眼簾,那么高,綠得透亮,黯淡的天空下,似乎只有這一抹綠存在。遠處朦朧一片,隱約有一處小村莊。別有“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和“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意境。
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行了一個多小時,總算看到那老房子了。路上到處是竹林,密密麻麻,這山似乎是竹子的世界。
雨漸漸停了,遠處漸漸清晰起來,民居錯落有致,能聽到悠遠的雞鳴,強壯的公牛在野間吃著還帶著露珠的嫩草,時不時發(fā)出歡叫。
我們扛著鐵鍬來到竹林間,就那一刻,我就被那參天的竹林震懾到了:所有竹根根直插云霄,蒼翠的枝葉直逼你的眼,似波濤翻滾在云際,在竹林下,人就像螞蟻一樣渺小。翠綠的外衣,光滑的體膚,淡雅的色調(diào),怪不得古人那么愛竹,人人贊頌他。正如鄭板橋所說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也愛竹,愛它的堅韌,愛它的正直。
我還沉浸在那宏偉又美麗的竹海中,漸漸到了忘我的境界。隨著小舅公健壯的手臂揮舞的殘影,一棵竹轟然倒地。似乎那英雄的形象也轟然倒地。竹子其實很輕,因為它里面是空的。小舅公輕而易舉地抬起竹子,架在石頭上,柴刀揮舞間,挺拔的竹子就被“五馬分尸”,散落在山坡上。接著,那雙有力的大手抱起這堆竹子,幾個跨步,就到了路邊。
竹子外表是那么美麗,那么令人敬佩,可是在另一個力量面前,它是多么的脆弱,多么無力。它就像“披著狼皮的羊”吧,雖然外表有著耀眼的光環(huán),可是內(nèi)心是空虛的,并沒有什么大本領。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兩面性吧。
“快!”小舅公的呼喚將我從思緒中拉回,我加快腳步,跟上前去。其實人也是如此,外表和內(nèi)心往往迥乎不同。我表面上大大咧咧,其實也有著細心、敏感的一面。
回程時,我依然凝望著那參天、碧綠的竹林,只是我的心里少了點東西,冥冥之中又多了點東西。我,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