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北京第三天。
北京的陽光不似沿海區(qū)那般灼人,甚至摻雜著一絲懶洋洋的暖,可紫外線強得駭人,到了幾天,人便黑了幾層。
北京城是古代與現(xiàn)代巧妙融合的象征。古典的紅墻綠瓦,現(xiàn)代的燈火霓虹,被北京城這只大手揉弄在了一起。大街上,汽車飛馳而去,揚起的,是積淀了五千年的氣息。
不如隨便走走吧。在交錯縱橫的十字路口,七彎八拐,走入了一片寂然巷弄。巷弄中,五顏六色的衣服迎風飄揚,隱約可以聞見咿呀哼唱的京戲。瓦磚屋檐出頭處不似南方那般短窄,房檐可為三四人遮陽擋雨。我不禁因北京人的細致驚嘆不已。
走累了,那就歇歇吧。尋一家小店,買一瓶冰鎮(zhèn)汽水,正在斟酌如何開口借位歇息,那店主——一名五六十歲的大娘——已經搬出了一條小木凳邀我坐下。
我連忙向大娘道謝,這才坐下。我漫不經心地用吸管攪弄著瓶中一顆又一顆如珠般圓潤的氣泡,微抿一小口,感受汽水的冰涼可口。陽光透過了透明的玻璃瓶,在木桌上投下影影綽綽的輪廓。
大娘一直在絮絮叨叨著家常,仿佛我與她已經是多年好友。她說,姑娘啊,你可別去吃那種一塊錢一根的冰棍,冰糖的那種,做工可不衛(wèi)生了,而且添加劑多著呢。我配合著點點頭。她又開始自言自語道,這北京啊,別的不多,就是玩的地兒多。我當年和老頭兒……說著說著,大娘不說了,輕輕地嘆了一口氣,眼中似乎有淚光閃爍著。
不知過了多久,大娘又開口了。她用一口正宗的京腔問我是否看過海。我點點頭。她歡欣地拍了拍手,而后又局促地不停搓揉著她那經歷過風霜滄桑的手,最終開口——渴望地看著我——問:“那,海好看嗎?”我和她描述了早晨日升時海水平靜無波的流光溢彩,日落時海波蕩漾的落日熔金;描述了海浪沖擊礁石的拍擊聲,海風吹拂耳邊時的呼嘯聲;描述了空氣中淡淡的咸濕氣味與干燥滾燙的沙子散發(fā)出來的似有若無的海潮氣息……
一瓶汽水已經見了底,只余下一層薄薄的在底部。我端起瓶子,一飲而盡瓶中的汽水,將空瓶遞給大娘,與大娘匆匆道別便起身了。
走出十幾步,身后傳來大娘爽朗的笑聲。是又有客人到了吧?
未到北京城,心中的北京人是不顧他人,自私自利的;而到了之后,卻訝然發(fā)現(xiàn)與自己印象當中的北京人大徑相庭,他們大方淳樸,熱情好客。我愧然意識到,失之本心的原來不是北京,而是我們。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北京這個兼容并包的城市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帶給我們這些異鄉(xiāng)人以感動,以啟迪,以覺醒。
我抬眼,前方不遠處就到巷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