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丹霞山,人們難免會想到徐霞客。當(dāng)年,徐霞客寫出了聞名中外的游記后,文中記載的景點都相繼熱鬧起來。而地理上的“丹霞地貌”就是以丹霞山命名的。國慶假期中,我也有幸去丹霞山一睹真容。
丹霞山的面積并不是很大,山也不是很高,從山下向山頂仰望,山頂上生長的植物覆蓋了大半個山頂,只是在靠近絕壁的地方才看不見樹木。頂處露出一大片夾雜白色的棕褐色石頭,仿佛是一個藝技不精的理發(fā)師給客人理的頭,一邊十分的長,另一邊又剪得光溜,一點頭發(fā)也不剩。
從山下出發(fā),地面上鋪了一層木板,有些許綠色的小點從木板縫隙中探出頭來——這是四葉草,據(jù)說如果能找到三葉草,人的運氣就會越來越好。
走了兩三分鐘,山的陡峭又降低了,木板路的右側(cè)出現(xiàn)了一個小湖泊,湖里還有幾條魚在游動。湖邊長出了一叢茂盛的蘆葦,一只麻雀飛入蘆葦叢中與另一只麻雀嬉戲。對面山的倒影映在水中,微風(fēng)吹過,山的影子也在蕩漾,仿佛湖水在不停地清洗著黝黑的影子。我的眼前是一片綠,山是綠的,水是綠的,在它們的映襯下,天更藍了,太陽在西邊的天上掛著,像橙紅色的一個火球點綴在天空中。青山綠水,藍天紅陽,這是一幅多么美如畫的風(fēng)景啊!
路的高度又上升了,對面的山頂越來越近,山頂?shù)臉淠驹絹碓角逦?。終于,我到了一個平臺,右側(cè)有一個路標(biāo),路標(biāo)指向前方,上面寫著三個大字:陽元石。
來到觀景臺,我從下向上翹望,陽元石聳立在對面的山上,像一根柱子,讓人不禁想起女媧補天的傳說,那可能就是頂著天的柱子吧。
走過觀景臺,木板鋪的路變成了石頭制成的階梯,路變得難走了。走了大約半小時,道路突然開闊了。左側(cè)是一處懸崖,頭頂上也有一塊巨大的石頭。頭頂上這塊有點讓人感到壓迫,似乎隨時會掉下來。其實腳下的與頭頂?shù)膬蓧K石頭是一塊,因為風(fēng)化作用,中間一部分凹陷下去,遂形成了一條這樣的通道。沿著這條路,右拐,階梯幾乎是直的,登上后,順著這條路來到了一座亭子前,亭子后樹木茂盛,前面則是一處斷崖,從崖壁向下鳥瞰,山下道路依稀可見,但不是很清晰。
四周都是山。山上山下幾乎都是綠色的,只有懸崖是棕褐色的,還夾雜著一些白色,許是大自然氧化造成的。在山下時,我并沒有看見懸崖上有多少植物,結(jié)果站在山頂,我發(fā)現(xiàn)有一種紫色蘭花在懸崖的石頭上隨風(fēng)搖曳,獨自舞蹈,生命的頑強讓我震撼。
我意外發(fā)現(xiàn),石壁是一環(huán)一環(huán)的,一層一層堆成一座山,就像是一座高樓,由多層樓組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chuàng)造了奇跡。
丹霞山,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大自然的匠心造就了這里的美,我感受到了她的神奇與瑰麗。大自然真是一位大師,蘊藏著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