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太子丹刺殺秦王是下下策,但實際上,這也是太子丹的無奈之舉。上策自然是富國強兵,但從諸國的改革來看,沒有五年以上的時間,燕國很難達到富強的目的,而且改革本身就是一場革命,對燕國究竟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是利是弊,實未可知。秦國也不可能給燕國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改革。更重要的是,燕國當時沒有足夠的人才來進行一場改革。因此,改革雖是上策,但不現實。
聯合他國共同對付秦國,這是燕國的中策,但也無法實現。首先,秦國的疆界已經將六國分為南北兩部分,楚國在南,燕國在北,趙國滅亡在即,齊國奉行親秦的政策而且是燕國的死敵。因此,燕國聯合他國抗秦的政策是不可能實現的。假若燕國派出使者與楚國聯合,使者要經過齊國或秦國的領土,路途遙遠不便,一旦秦軍間諜偵知,其后果自然也是秦軍大兵壓境,這和荊柯刺秦王的后果是一樣的,因此,聯合他國是中策,但無法實現。
燕太子丹劇照
既然上策和中策都無異于是海市蜃樓、癡人說夢。那作為下策的刺殺行動就成為了上上策。正如太子丹所說,刺殺一旦成功,就有可能引發(fā)秦國的內亂。秦國內亂的程度、持續(xù)時間都是不確定的,這樣其他國家就有了喘息的機會。而且,刺殺嬴政后繼位的秦王如果是個昏君或無能之輩,那列國就有了更多的機會。
荊軻刺秦王,自然引起秦王的雷霆之怒。盛怒之下,秦王立即下令增兵,掃滅燕國。在得知荊軻失敗的消息后,燕國統(tǒng)治集團也料定秦軍會大舉進攻,因此,燕國動用了所有的力量,準備與秦軍決戰(zhàn)于易水河畔。
李信畫像
公元前226年,秦王命王翦、李信等人領兵伐燕,燕國聯合代地的公子嘉,在易水河畔嚴陣以待。李信率領的先遣部隊最先抵達易水河,他出其不意,率領輕騎突擊燕代聯軍。聯軍無法抵御強大的秦軍騎兵,被打得落花流水,太子丹大敗,逃入薊城堅守不出。
不久,王翦率秦軍主力抵達,順利攻克燕都薊,燕王喜和太子丹退往遼東。李信率領數千精銳騎兵緊追不舍。面對這種情況,公子嘉致信燕王喜說:“秦軍之所以追得這么緊,是想得到刺殺秦王的罪魁禍首太子丹。如果您能殺了太子丹,把人頭獻給秦王,燕國就能保住了?!碧拥ぢ動崳⒓闯鎏?,逃到衍水時,被燕王派出的人斬殺,燕王獻出太子丹的人頭,秦軍暫時停止了進攻。
秦始皇漫畫形象
但殺太子丹只能收到一時的效果,秦王要一統(tǒng)天下,滅掉燕國只是時間問題。公元前222年,在滅齊之前,秦國發(fā)動了清掃五國殘余勢力的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王賁率領秦軍北上,攻擊在遼東的燕王喜,遼東的燕軍兵將基本上未作抵抗就成了秦軍的俘虜。在滅掉燕國后,王賁又揮師向西,滅掉了茍延多年的公子嘉。趙國王室最后的血脈也就此消失,趙國徹底滅亡。這樣,秦國先后滅掉了韓、魏、楚、燕、趙五國,秦王十分得意,為了慶祝這前所未有的功績,這年5月,秦王下令恩準天下臣民飲酒作樂,舉行慶?;顒印?/p>
五國既滅,就只剩偏安一隅的齊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