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家非常忙碌的一年。村里拆遷了,召開各種會議、一輪輪征詢意見、看房、選房、簽合同……過程很長很繁瑣,但是值得。
經(jīng)過了漫長的等待,我們住進了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高檔小區(qū),雖然不屬于繁鬧的市中心,卻靠近老家。這是爺爺選的,即使老家已成了一堆廢墟,但爺爺心中對老家的牽掛,依然割舍不下。
小區(qū)里還沒有多少住戶,所以她給我的感覺是靜美的。不過,待久了,這份靜美也就成了空寂。即使過年了,物業(yè)給小區(qū)貼了不少窗花,掛起了紅燈籠,花壇、草坪也整修一新,但這一切還是與小區(qū)因缺少“人氣”而顯得壓抑的氛圍極不和諧。感覺不到熱鬧,我不免生出絲絲憂傷,懷念起以前的村莊。
莫言說過,我懷念的,是過去的年!
莫言所懷念的怕是過去的那份年味吧!不只是我們這些拆遷戶,我想,應(yīng)該很多人都發(fā)現(xiàn)了吧。年味,有人說是過年的儀式感。小時候我會拿著紅紙,跑到村里去找毛筆字寫得好的老爺爺,討一幅好看的春聯(lián),看著那一筆一筆寫出來的祝福,對新年愿景也更為憧憬了。
如今,能讓我真切感受到中國年韻味的,不是手機、平板,依然還是那貼滿街頭巷尾的一幅幅春聯(lián),每每看到,都會感受到其中的溫暖和喜悅。幸福感,源于筆墨點劃間的那份質(zhì)樸與傳統(tǒng)。
手寫春聯(lián)承載著中國年的儀式感,它帶給人的滿足感是街邊店鋪里出售的那些批量印刷的春聯(lián)無法給予的。手寫春聯(lián)的溫度是機器復制不了的,這是家的溫度,也是年的溫度。我們應(yīng)該自己嘗試著支起桌子,鋪開紅紙,拿起毛筆,揮毫一番,和家人一起寫下來年的希冀,把飽含溫情的春聯(lián)貼上家門。
過年,應(yīng)當熱鬧些。
臨近春節(jié),三樓迎來了新住戶,我們有了新鄰居,我很開心。每到吃飯時,總能聽到三樓拉凳子的聲音,雖然有點嘈雜,但也在暗示我們這棟樓里并不只有我們一戶人家了。飯后散步時,遇到他們家的董奶奶把自己95歲高齡的老父親送上車回家,我和奶奶見了,很驚嘆,也很開心。
那天晚上,“篤篤”,傳來了一陣敲門聲,原來是新鄰居家的爺爺奶奶來我家串門了,他們的孫子丁丁和我的弟弟交朋友來了。
“哈哈哈……”“來來,快進來!”“歡迎歡迎!”我們一家人熱情地招呼著這期待已久的訪客。丁丁一進來便和我弟弟打成一片,兩人坐在一起看電視、玩玩具。董奶奶說:“看啊,這下高興了,處到好朋友了!”說罷,客廳里笑聲一片。奶奶、媽媽和董奶奶拉起家常,董奶奶感慨地說:“我們也是拆遷戶,住到這里,感覺沒以前熱鬧嘍。”董奶奶的兒子很有成就,家里也很富裕,以前是開廠的,她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很多,但都不能常來看她。遠親不如近鄰,即使有金錢,怕也買不來這純樸的鄰里之情。
臨走時,董奶奶拉著我奶奶的手說:“以后我們兩家可以多多走動,多串門……”奶奶咧著嘴,笑著說:“好,好……”臉上洋溢著搬遷后許久未見的幸福的微笑。
什么是年味?什么是幸福?留住傳統(tǒng),守住淳樸的鄉(xiāng)情,這就是年味,這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