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清透,綠葉婆娑,光影斑駁。——隨遇而安
我想趴在窗前看外面的世界,即使只是一些小梧桐和不溫不火的茶花,這也是一種情調(diào)。特別是在教室這樣的背景之下。不象高一時的瘋顛;又沒有高三的緊張壓抑,也許高二就像那叢不溫不火的茶花一樣,在春天開得甚是低調(diào),無人知曉。
期盼的是下課的鈴聲,就像是你在最困窘的時刻掙脫了束縛,然后教室會如戰(zhàn)場一般,各種噪音的撕殺。然而,感覺鬧得有些寂寞。偶爾迷住地上的一截短粉筆,寂寞的躺在那,被利用完后的東西總是那么“悲催”,連眨眼的功夫都未到——-粉身碎骨。面對地上一攤白灰,印著某些骯臟的痕跡,再一來,就灰飛煙滅:真是可憐的小家伙,生前那么樂觀地在黑板上跳舞,旋轉(zhuǎn)。視線無神而又緩慢地轉(zhuǎn)移,察覺前幾排的孩子,呵,還是那么用功,狹小的課桌上面疊著厚厚的書,手中的筆不停地動啊動啊,然后他們的頭越埋越低,越低越消極,像極了一副無聲的畫,緩緩的,小小的身子開始彎曲起來,俊秀的臉上多了一副充滿內(nèi)涵,千辛萬苦爭來的眼鏡。哈,這些孩子全身透著書生氣,他們用厚厚的鏡片看外面的世界,不知那里的世界有多‘美妙’。
那里的孩子沒有書生氣,沒有彎曲的身子,在教室偏后方的一面嘻笑著,你推我攘,偶爾一個人出了洋相,大家不留情面的哈哈大笑,凳子與地面相互摩擦,時常發(fā)出難聽的聲音,冒似那是娛樂的喧囂。幾個人會湊成一堆一堆的,八卦地聊著班上的某些事;或盤算著之后的打算;又或你追我趕。也許,后面那群孩子越是孤單的,“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他們像是被打上不合格標準的,輪不到自己體現(xiàn)自身價值。多么天真又充滿無奈的孩子,有那么些話無處可說,又無話可講。
明顯地,教室無形之中像分裂開來,前一半是無聲的寂寞,略帶憂傷;后一半是狂歡的寂寞,帶著濃厚的悲和復(fù)雜的情。不知不覺,好像遺忘了,那些人總被絕大部分人壓碎了。那教室的中間?簡單地說,沒有中間,即便是有,也是原始的曾經(jīng),之后的如今,要不向前,要不擇后,又或選裂口墜落,到?jīng)]有今后的明天。陰暗絕訣的選擇。
“叮零零”。刺耳的上課鈴響起,伴隨踢踏聲教室安靜下來,“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
唯想:花若憐,落在誰的指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