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最先戴過的一塊手表,是爸爸送的一塊電動機械表。
這是一塊銀白色的手表,金屬表帶,表面是一整塊石英玻璃,指針能發(fā)出綠色熒光,表盤上鑲著金屬羅馬數(shù)字Ⅰ到Ⅻ。
那時候我還太小,手腕細,手表戴不上。于是爸爸幫我把金屬表帶拆了六節(jié),才勉強戴上了。由于金屬表不抗磨損,加上我還小,不知道愛惜,用了一年就把表面和表帶全刮花了。手表沒電了之后我也沒有再買電池,我的第一塊手表就被我收到了抽屜里,再也沒戴過了。
第二塊手表是一塊電子表,數(shù)字顯示屏,有鬧鐘、計時等功能。表面是黑色工程塑料材質,表帶是黑色橡膠的。不過這塊表的表帶不太耐用,也或許是我不愛惜的原因,橡膠表帶斷了。
那一次,爸爸叫我去街角找了一位修表的老人,給我的表換了一條帶子。新表帶是皮革的,比原來的表帶窄了一大圈,而且是復古的風格。于是修好的手表戴上之后就很有違和感,我戴了幾個月之后收起來了。
第三塊手表是我十二歲時的生日禮物,一塊卡西歐的電子表。這塊手表比上一塊小了一圈,但也更加精致耐用,功能也更多。在表盤上甚至有一副世界地圖。爸爸告訴我要愛惜著用,他說他像我這么大的時候也曾經(jīng)買了塊表,從初中一直用到大學才壞,也是這個卡西歐的品牌。而且現(xiàn)在也找不到修表的人了。
如今我戴著的第四塊手表,在嚴格意義上已經(jīng)不算手表了。它是一個小米手環(huán),有一個小顯示屏和一個觸摸鍵。它可以顯示日期、時間,還能計步數(shù)。
我沒用過智能手表,這種手表能打電話、拍照、上網(wǎng),和智能手機差不多。
手表的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多。這幾塊手表的前世今生,折射出科技的進步,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
我不禁想到了哲學三問中的最后一問:我(手表)要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