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個世界里漸漸歡喜,散著長發(fā),往深處去。風(fēng)不冷,只是遠(yuǎn)。遠(yuǎn)得吹不來暖,也帶不走寒。這是自然常態(tài),也是人間常態(tài)。
---題記
我家樓下,有一棵桂花樹。
它矮矮小小的,不顯眼,安然地處在花園的一角。當(dāng)春天樹木抽枝吐芽時,它也綻出一抹新綠。到夏日花木繁盛時,它仍是那般平淡。不求出奇,也不奪出彩。隱沒中,帶著一份自得。
它是那樣的靜默,好像從沒有人注意過它。是啊,他的身旁有茉莉,有梔子。它們是那樣清秀可愛,更奪人的目光。直到偶然的一日,我出門途經(jīng)時聞到一陣若隱若現(xiàn)的香氣。找尋良久,忽看見開著點點金黃花的它。這才知道,它是一棵桂花樹。
原來,它也是會開花的。只是那花太小,那香太淡。只能向往而無法要求,不能應(yīng)允也無法給予。
又是一年夏,一切都似乎沒有不同。草木吐露著的綠也仍舊濃郁,它仍舊是眾樹中的一棵。可正當(dāng)日子緩緩流淌時,一場臺風(fēng)改變了一切。沒有跡象,沒有聲響。在一天夜里,在熟睡著的人們的窗外呼嘯而過,盤旋著直到天明才散去。
當(dāng)我第二天來到花園時,便是一片的狼藉。高傲的木棉被攔腰折斷,悲愴中有著幾分壯烈。梔子花的枝頭僅剩下一片空寂,帶著涼索的凄清。茉莉雖折,花香仍不散,彌漫著的是昨夜的悲愴,這樣的美,別具風(fēng)骨。望向四周的瘡痍,一片荒涼與蕭瑟。我終有些不甘,我走向它跟前,認(rèn)真地端詳,試圖找出一絲悲傷與痛苦??上]有,我只能看到它對未來的渴望與憧憬,甚至還帶了幾分欣喜。
我不明白,這是草木的薄情嗎?若使災(zāi)禍不曾連及本身,便可無知無覺,欣然生長。
我將這疑問說給一位老園丁聽,他輕笑著說:“它會開花的,它會開好的,這就夠了。”
那時,我并不太懂老園丁富有深意的話。后來我在讀書時看到作家林清玄的一句話——“要為活著的高興,不要為死去的悲傷。”我忽然意識到,并不是所有的忽視都是漠然。
再后來,我遇到許多人。他們總讓我想起那棵桂花樹。我們在不同的世界中,隔著一段時光各自安好,亦照亮我的心。若隱若現(xiàn)的花香,便是能給彼此最好的慰藉。
回首,又是一年秋。往日的樹木早已恢復(fù)了生機。桂花樹上,星星點點的燦爛如躍動的燈火。一剎那間會聚。那美好光芒萬丈,照亮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