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見所以看見,蒙昧然后才清醒。
——題記
《圣經(jīng)》有這樣一個故事:人類的始祖本是看不清善惡的,在伊甸園里過著無憂的生活。然而后來蛇引誘他們吃了善惡樹的果子,于是看清了自己。人從那以后知道了羞恥,看到了世界,然后,被趕出了伊甸園,被迫過上以血汗換糧食,終日勞碌的生活。
姑且不論其中的其它意味,單抓住看見自身這一點,這個故事也是極其重要的。當(dāng)人們看不清自身,看不出善惡時,是無憂無慮的,然而因為看見了,于是就被迫出走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只是看見了善惡,看到了自身的模樣。然而還看不到惡的種子,看不到后來該隱殺亞伯的事情。
這是看見了呢,還是根本看不見呢?又或者說,是看見了好,還是不看見好?
世上本是無所謂看見的,由著看不見,才有了看見。然而,你看見的,是你看見的樣子嗎?還是說,你根本不曾看見,一生不過在看不見的迷霧里打轉(zhuǎn),被那些偶然拔開的霧中透出的一點光照見了,從覺得是看見??蓞s不知,永遠(yuǎn)也看不見真相。
我們又何曾看見過真相,在真的世界里呢?姑且不論人的錯綜復(fù)雜的心理,不可預(yù)知的行為,就算是那些看似永恒不變的真理,又有誰能看見呢?
就拿人類看宇宙來說。開始看見“天圓地方”,再到“地心說”,而后“日心說”,再到如今的星系,宇宙大爆炸。我們一遍遍去看,一次次看到那似乎是真相的真相,可永遠(yuǎn)無法直接看見。真相固然存在,然而人是看不見的,人看見的,不過是看見的,何況還有更多看不見的。
英國的哲學(xué)家洛克,作為一個感性主義者,認(rèn)為世界是被感知的,但人們感知的只是感知的。你認(rèn)為在空中的石頭會下落,是因為你看見過成百上千次。但永遠(yuǎn)無法知曉下一次。因為你看見的不過是那幾次,究竟怎樣,是看不見的。
事實上,洛克也只是依據(jù)看見的。我在這里寫,也不過依據(jù)我看見的,可誰知道我們是否能看見呢?我們永遠(yuǎn)只在看不見里打轉(zhuǎn),看見的終日是看不見的。
但有了看不見,才有了看見,盡管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