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清閑,飽食饜足后沿著馬路散步。途經(jīng)一座橋時,爸爸同弟弟竟起了小爭執(zhí)。
其實(shí)那不象是橋,同前后面的人行路相當(dāng)高,由方塊石磚鋪成的道路,因久經(jīng)風(fēng)吹雨淋和人們踐踏,石磚早已裂開不少,些許地方更是突兀的凹下去一塊。但因?yàn)槠湎路绞潜躺乃?,而不是泥土,也就勉?qiáng)叫做橋。那橋雖然只有幾丈長,但也有一個石制的欄,中心那塊略顯大塊的石板上三個凹進(jìn)去的鍍金大字龍飛鳳舞,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頗有幾分大家墨跡的感覺。而大家的墨跡多數(shù)是凡夫俗子所看不懂的。
爸爸和弟弟正是為了這三個字而起的爭執(zhí),爸爸說:“這三個字一定是支農(nóng)橋!”弟弟小手一揮,迷之自信:“不可能,肯定是文農(nóng)橋!”說完后試圖將我拉進(jìn)他的陣營,扭頭問我,“姐姐你說對不對?”我單手托腮,足足看了一分鐘,故作高深沉地說:“嗯……我只看懂了‘橋’這個字。”弟弟一聽,伸出手還踮起腳來試圖將手拍在我的臉上,有些氣惱地說:“姐姐,小心我一巴掌‘糊’你臉上!”我輕哼一聲,扭頭避開了那只手,發(fā)現(xiàn)石欄邊緣有幾片青綠的細(xì)長葉子。是竹葉。原來河邊哪個有心人栽了幾株竹。那竹子栽得也是有趣,一棵老樹枝干粗壯,郁郁蔥蔥,披著一層如老人皺紋的樹皮,就那么靜靜地守在河邊,被泛著冷氣的冬天染上斑駁白色的竹子繞著老樹栽種。在冬日午后的暖陽下,青蔥的竹葉搖搖晃晃,連著投在石欄上的影子也搖晃不定,抬頭望是滿眼濃厚的綠,那是老樹的枝葉。
襯著葉的青翠的是往下望才可見的碧水,不知是河水本身就是這種沒有青草這般生機(jī)卻又比萬年青更清亮的綠色,還是因?yàn)榘哆叺那嘀窭蠘溆吃谄渲?,河面平緩無浪紋,沒有夏日的波光粼粼,卻自成一曲冬日的催眠曲。再往遠(yuǎn)處望去,河已經(jīng)蜿蜒著消失在遠(yuǎn)處的矮小房屋中了。爸爸突然開口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只可惜這里沒有桃花沒有鴨,有水也感受不到冷暖,只有這竹子可以看看了。”弟弟抬起頭,聲音還帶著江南稚童的甜音:“可是這橋也好看呀。”可能他又想到了地上那不齊的磚,改口道,“這橋的欄桿和欄桿上的字。”“這倒更像是‘小橋流水人家’。”我盯著碧水,試圖找出魚的蹤影,聽到了爸爸的聲音,順口答道。“嗯,有道理。”爸爸點(diǎn)頭表示贊成。
“我們別呆在這橋上了,去那里看看吧,我想玩打氣球了。”弟弟被不遠(yuǎn)處的熱鬧景象吸引,急聲催促我們一起擠進(jìn)人潮中。我被拉得踉踉蹌蹌,離開了那座橋,“別急啊,慢慢來。我同你一起去就是了。”爸爸笑著跟在我們后頭,漸漸也邁遠(yuǎn)了那座橋。
那座橋到底叫什么名字?就叫“橋”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