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意思就是孝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品德。“知恩知曉方為人”同樣也闡述了這個道理。
細品中華文化,慢賞中華美德,這其中包含了千絲萬縷與孝的關(guān)系。古有臥冰求鯉,今有無數(shù)孩子對重病父母的不離不棄。孝的魅力是無窮的,但更多的則是它的溫馨,寬厚。
孝是溫馨的,就像古人臥冰求鯉那顆炙熱的心一樣。當今社會與古代社會有所不同。高速發(fā)展的社會造就人們快節(jié)奏的生活,人們在獲取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失去了一些東西。許多在外工作的年輕人沒有時間回家看望父母,因此,他們無法孝敬父母,但或許是孝太過溫馨,孩子們偶爾打回家的一個電話,父母就會因此高興好長時間。
孝是寬厚的。我更加地認為它類似于父愛,只不過孝的對象與父愛的對象正相反。孝似乎有一雙看不見的翅膀,這雙翅膀包含了我們對父母所有的情感。有兒時對父母的依賴,青春期時對父母說不出的討厭,步入社會對父母的思念,中年沉淀后對父母的感恩。
在成長的道路上,孝一直隨我們前行。從小時候有什么好吃的先讓父母吃到年過半百想盡一切辦法挽留父母的生命。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成長的見證。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句話我們聽過無數(shù)遍,但它依舊有許多等著人們?nèi)纳顚哟卫斫獾牡胤健?/p>
孝,從深處剖析,它是一門哲學,孝的作用就像哲學的作用,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shù)。它總是自覺或是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人給哲學定義為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我想孝亦是如此,它幫助人們感悟人生道理,品味人間親情,是不折不扣的哲學。
回眸一“孝”,孝有太多太多令人深思的地方,它不再具有“百媚生”,而是“百德生”。德,善,只因這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