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認為,雞蛋向內(nèi)打破是食物,向外打破是生命。人生亦然,向內(nèi)打破是壓力,向外打破是成長。都強調(diào)了一“破”字,不破不立,荊棘之中也有嬌艷的花朵,溫室里的花抵抗不了風雨。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人很早便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當然,這絕非是一條康莊大道,危險未知,各種因素促使你前行。歌曲《淋雨一直走》中有這么一句:有雷聲在轟不停,雨潑進眼里看不清……人都應該有夢,有夢就別怕痛。
壓力致使退卻還是造就成長,在于我們自己的面對壓力時的態(tài)度。你可以被壓力逼到崩潰,也可以愈挫愈勇,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刷新最高值,完成不可能。某一天,你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長大了,那些難題已不再是難題了。
玫瑰花雖美,可別忘了它枝條上鋒利的倒刺。荊棘叢中的花,自有不同于溫室中的花朵的嬌艷。它們拋棄了“美但不中用”“經(jīng)不住風雨”的缺憾,姑且把它認作是一種新生吧。
我們要做荊棘叢中的花,做花中的佼佼者。把壓力轉(zhuǎn)化為動力,變劣勢為優(yōu)勢,絆腳石可以成墊腳石。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報亡國之恥,那些為奴為仆的屈辱,沒有使他喪失一位國君的尊嚴,反而激勵了他,鞭策了他,成就了他。遭遇變故后一朝覺醒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一蹶不振的事例也數(shù)不勝數(shù)。唐伯虎有奇才,本可與王陽明齊驅(qū),立言,立德,立功,創(chuàng)一番偉業(yè),但他卻用錯了地兒,倒得了一個浪名。
人無三六九等,關(guān)鍵是你想作為還是不作為,想上進或不上進。在壓力之下,活成一具行尸走肉是愚者,智者在壓力中覺醒。
愚與智、荊棘與溫室,選擇權(quán)在于我們,既然少有上智下愚之人,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耘σ话涯??為什么不可以成為人人口中傳誦的傳奇呢?壓力是虎,我們與之搏,馴之,教化之,壓力就是羊,我們可以主宰之,索取之。無論難與易,在與壓力這場競技賽中,都要始終相信我行,我能行!
荊棘枝頭,有花兒獲得新生;壓力面前,有我們?nèi)〉贸晒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