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位學過心理學的英語老師跟我說:像你這種從小就打著“乖小孩”烙印的人最需要關(guān)注,……很多老師和家長認為你們乖小孩最不需要擔心,其實這是個錯誤的想法。越是乖孩子越需要關(guān)注,因為他們從小就壓抑著天性,長期不能釋放,長大后會有很多心理問題。
沒錯,這種觀點的確是近幾年對乖小孩評價的主流看法,甚至國家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都要去讓乖小孩的教育模式背幾分鍋。身為一個話題的親歷者,我想發(fā)表一些我的真實感受。
過去,很多家長都會有意或無意地用“乖”來衡量一個小孩的好與壞。通常,這個評價的主體是家長,客體是孩子,主動權(quán)掌握在大人手中。如果一個孩子的言行符合大人的主觀想法,那么他就是乖小孩,反之,則不乖。也因此,一些人可能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乖小孩都活在大人的主觀世界里,順從大人的意愿,從而壓抑了自己的天性??墒聦嵳媸侨绱藛??
我注意到,網(wǎng)上的文章經(jīng)常列舉一些乖小孩為了得到大人的鼓勵,學會了察言觀色,故意偽裝成乖小孩來討好大人。
這通常表現(xiàn)在一些生活習慣上,比如:“女兒,媽媽帶你去吃糖,你想吃嗎?”
女兒思索一下,說:“不好,媽媽,我不要吃糖,吃糖不利于身體健康。”
“呀,女兒真乖,真是長大了。”
于是作者指出,女孩其實是想吃糖的,但為了得到母親的鼓勵,就放棄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通過一個個案例分析,作者以強有力的措詞,一步步引導人們認識到乖小孩的各種弊端,并指出世界上沒有真正的乖小孩。
其實,上述吃糖的例子在我身上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小時候我父母也經(jīng)常喜歡問一些諸如“兒子,你喜歡吃啥我們就吃啥。”“一定滿足你的要求。”“兒子想吃麥當勞了嗎?……”通常,我的回答也是拒絕的。難道我拒絕只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而輕易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嗎?那樣的話,我還真是撿了西瓜,丟了芝麻呢。
首先,父母從來沒有強迫我一定要什么,一定不要什么。有時候,父母反倒希望我要什么。其次,當父母問我想吃什么時,我一般會反問一句,“是你們想吃了吧?”我的回答也都是聽從內(nèi)心,不存在什么違背天性。
我拒絕垃圾食品,拒絕讓父母多買玩具,從根本上來說,我已經(jīng)清楚了垃圾食品對我的危害,也清楚花太多錢在玩具上實在不合適?;蛟S有人會質(zhì)疑,為什么我小時候就懂得那么多道理?我唯一能解釋的是我的成長環(huán)境比較好。
還記得小時候,自己一個人玩橡皮泥,把它壓成扁扁的圓形。這時,母親走來,用一個橡皮泥模型,把我的橡皮泥弄成了工工整整印有公雞圖案的方塊,并說“兒子,這樣印多好看!”我當時就哭了,抱怨母親為什么要動我的橡皮泥。母親連忙道歉,又把它變回了原來的模樣。
難道做一個乖小孩就一定要違背天性嗎?要看人臉色嗎?恐怕不是的。
我承認網(wǎng)上提供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確實在生活中不斷出現(xiàn),只是,我想說,大人既然想要孩子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就不應該帶有太多成人色彩或成人世界的東西,不應該隨意地、自以為是地,甚至“惡意”地對待一個善良的孩子。
乖孩子現(xiàn)象背后,隱藏著當今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些弊端,當然也包括一些不良社會風氣。反思批判乖小孩現(xiàn)象是必要的,但不能太過,不能否定每一個乖孩子。人的性格總是多樣的,不能只相信網(wǎng)上的所謂權(quán)威分析,而不注重自己的親身體驗和實踐。
最后我想說,作為一名曾被打上乖小孩烙印的人,我活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