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紅一哥”李佳琦以其在直播當中用夸張的語氣多次重復的“哦買噶”“買它!”成功出圈,c位出道。為什么觀看其直播帶貨的消費者會隨著他的煽動性語句手指不由自主地點了紅色的“購買”按鈕?一句“買它”的背后到底藏著什么?
一句“買它!”的背后藏著什么 1300字
有調查顯示,人們在觀看這種即使直播的銷售過程時會有超出平日里逛實體店、網店幾百倍的購買沖動。這是為什么呢?很明顯,這正是利用了消費者“沖動消費”的心理,以變相的時間、心理壓力迫使消費者在極端的時間做出選擇,而這一選擇往往也會讓銷售方滿意。
那既然如此,這些帶貨主播便僅僅只是設計消費陷阱的騙子或者傳銷頭子嗎?如果是這樣,那在有可能影響國民消費觀的消極引導情況下,政府相關部門為什么沒有出臺政策對其進行抑制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直播帶貨并沒有消極傳遞一種“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變相迫使消費,而是在引導消費者形成更加積極的消費觀。
其實帶貨主播更多地是將消費者內心深處的消費欲望挖掘出來并做了加成。帶著一種“過了這村就沒這店”的走不了回頭路心理,消費者愿意以價格低廉為借口,讓購買欲望的觸角肆意生長著去點擊那個紅色的“購買”按鈕。相比起如“雙十一”電商平臺慣用的“滿三百省四十”的優(yōu)惠方式,這樣的直播售賣避免了一些完全無用的消費。而且現(xiàn)在更加完善的退換貨流程更是降低了“沖動消費”導致錢包空空的“后悔買了”的后悔率,而消費者也大多不會出現(xiàn)“后悔沒買”的后悔心理。而且,直播帶貨中商品的價格一般都比其他購買渠道低許多,這也讓消費者們用同樣的價錢獲得了更高的生活品質,年輕人也不再在“精致”和“窮”之間左右為難,反復橫跳。
當然,直播帶貨的盛行與“大主播”的興起帶來的也不止是主播和消費者的“雙贏”,更是這二者和品牌方的“三贏”。當今化妝品和護膚品市場,國產品牌很難在和歐美日韓中全球聞名的大品牌的角逐中占領一席之地,而李佳琦便選擇了幫助質優(yōu)價廉名氣小的國產化妝護膚品牌帶貨促進銷量和名氣的提升,并且以此成功挽救并帶火了數種品牌,如花西子彩妝、玉澤面膜等;而疫情期間武漢封城,經濟收到了巨大的打擊,薇婭專門為武漢量身定制了一場“武漢專場”,售賣滯銷的武漢特色產品等,以上億元的銷售額為武漢經濟復蘇打上了一劑“強心針”。
薇婭和李佳琦都是淘寶上數一數二的大主播,年收入以億記,但是他們并未在金錢面前迷失了自己,而是選擇了用自己的方式回報這個賦予他們財富和名氣的社會與國家,以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這才應當是新時代的“網紅”們應當承擔起的社會責任。
“薇婭”們用自己的行動,盡其所能地在扭轉大眾眼中“網紅”的形象,讓他們知道不是每個網紅都只會胡亂踩踏花了數十年培養(yǎng)出的粉黛亂子草花田,不是每個網紅都只會將幾百上千年形成的丹霞地貌毀于一旦。網紅不應當只是毫無營養(yǎng)地為博人眼球而無底線,我們不需要這樣漠視規(guī)則和社會責任的“網紅”。作為互聯(lián)網時代下新興行業(yè)的開拓者們,主播們在獲得高關注度的同時也應當承擔起與名氣相匹配的社會責任,向公眾輸出正能量和積極的三觀,尤其是青少年這一龐大的網絡直播受眾群體。這樣形成的積極健康友好向上的網絡環(huán)境和氛圍,才是最終所能實現(xiàn)的“多贏”局面。
一句“買它”背后承載的意義和價值,早就不是一件衣服一支口紅的成交價格那么簡單的了。(高2019級2班 余孟萱)